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荆芥穗、薄荷、化橘红、黄芩、紫苏叶、法半夏、桔梗、甘草。辅料为蔗糖 | 对乙酰氨基 | |
| 生产企业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 青岛国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19991032 | 国药准字H20053008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解表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 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 |
| 用法用量 | 口服。1 岁~3 岁:每次 10 毫升,一日 2 次;4 岁~7 岁:每次 10... | 本品服用时加温开水至瓶身折痕处,充分振摇混匀即可配成60毫升乳剂服用,配好的药液... |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一般较轻微,偶见大汗、一过性胃肠不适、皮疹等。 | |
| 禁忌 | 
 | 
 | |
| 成分 | 解表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 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 |
| 药理作用 | 本品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解热作用与乙酰水杨酸相似,但镇痛作用较弱,无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与凝血机制亦无影响。 | ||
| 注意事项 | 尚不明确 |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