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库

1
卡托普利片

卡托普利片

处方药 非医保

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功能主治:1.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2.心力衰竭,可单独应用或与强心利尿药合用。

查看说明书
卡托普利片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卡托普利片
卡托普利片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卡托普利化学名:1-[(2S)-2-甲基-3-巯基-1-氧化丙基]-L-脯氨酸。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和氢氯噻嗪12.5mg。

生产企业

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1023595

H20100219

说明
作用与功效

1.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2.心力衰竭,可单独应用或与强心利尿药合用。

本品用于治疗高血压,适用于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

用法用量

视病情或个体差异而定。本品宜在医师指导或监护下服用,给药剂量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疗效而予以调整。1.成人常用量:(1)高血压,口服一次12.5mg,每日2~3次,按需要1—2周内增至50mg,每日2~3次,疗效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其他降压药。(2)心力衰竭,开始一次口服12.5mg每日2—3次,必要时逐渐增至50mg,每日2—3次,若需进一步加量,宜观察疗效2周后再考虑;对近期大量服用利尿剂,处于低钠/低血容量,而血压正常或偏低的患者,初始剂量宜用6.25mg每日3次,以后通过测试逐步增加至常用量。2.小儿常

常用的本品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是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50mg+12.5mg)。对反应不足的患者,剂量可增加至每日一次,每次两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50mg+12.5mg)或一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100mg+25mg),且此剂量为每日最大服用剂量。通常,在开始治疗3周内获得抗高血压效果。 本品不能用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如服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需要调整起始剂量,但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100mg+25mg)不应作为老年患者的起始治疗。 本品可以和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服用。 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单独服用。

副作用

对本品或其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者禁用。

对本产品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无尿患者。对其它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禁忌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妊娠妇女禁用。

成分

1.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2.心力衰竭,可单独应用或与强心利尿药合用。

本品用于治疗高血压,适用于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

药理作用

1.较常见的有:(1)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和发热,常发生于治疗4周内,呈斑丘疹或荨麻疹,减量、停药或给抗组胺药后消失,7~10%伴嗜酸性细胞增多或抗核抗体阳性。(2)心悸,心动过速,胸痛。(3)咳嗽。(4)味觉迟钝。2.较少见的有:(1)蛋白尿,常发生于治疗开始8个月内,其中1/4出现肾病综合症,但蛋白尿在6个月内渐减少,疗程不受影响。(2)眩晕、头痛、昏厥。由低血压引起,尤其在缺钠或血容量不足时。(3)血管性水肿,见于面部及四肢,也可引起舌、声门或喉血管性水肿,应子警惕。(4)心率快而不齐。(5)面部潮红或苍白。3.少见的有:白细胞与粒细胞减少,有发热、寒战,白细胞减少与剂量相关,治疗开始后3~12周出现,以10~30天最显著,停药后持续2周。伴有肾衰者应加强警惕,同服别嘌呤醇可增加此种危险。

本品是第一个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复方制剂。氯沙坦-氢氯噻嗪本品的成份对降低血压有相加作用,与单独使用其中任一成份相比,本品降低血压的幅度更大。这是因为这两种成份具有协同作用。而且,作为利尿作用的结果,氢氯噻嗪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醛固酮分泌、降低血钾、增加血管紧张素II水平。服用氯沙坦可阻断所有与血管紧张素II有关的生理作用,并通过抑制醛固酮而减少与利尿剂相关的钾丢失。 氯沙坦有轻微和短暂的促尿酸尿作用。氢氯噻嗪可引起尿酸中度升高,联合使用氯沙坦和氢氯噻嗪可减轻利尿剂所致的高尿酸血症。 氯沙坦和氢氯噻嗪合用时抗高血压作用相加。 本品抗高血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在为期至少一年的临床研究中,连续服用本品其抗高血压作用保持不变。尽管本品能明显降低血压,它对心率却无临床意义的影响。临床试验中,氯沙坦50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12周,坐位舒张压谷值平均下降达13.2mmHg。一项对131例重度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本品作为起始治疗以及它和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12周同样有效。 氯沙坦 氯沙坦是一种口服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受体)拮抗剂。在很多组织(如血管平滑肌,肾上腺,肾脏和心脏)中血管紧张素II和AT1受体结合,引起几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包括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血管紧张素II还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根据结合和药理学生物测定,血管紧张素II选择性地与AT1受体结合。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氯沙坦和它的药理活性羟酸代谢产物(E-3174)能阻断所有与血管紧张素II相关的生理作用,不论血管紧张素II的来源或合成途径。在应用氯沙坦的过程中,血管紧张素II对肾素分泌的负反馈作用的消除会导致血浆肾素活性增加。而血浆肾素活性增加只会导致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的增加。即便如此,其抗高血压活性和抑制血浆醛固酮浓度的作用仍能保持,提示有效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作用。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地结合,而不与其它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受体或离子通道结合或对它们进行阻断。而且氯沙坦也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激肽酶II),该酶降解缓激肽。所以,氯沙坦不会产生与AT1阻断无关的作用,如增强缓激肽介导作用或产生水肿(氯沙坦钾1.7%,安慰剂1.9%)。 氯沙坦可阻断对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而不影响对缓激肽的反应,这与氯沙坦的独特作用机制是一致的。相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则能阻断对血管紧张素I的反应并增强对缓激肽的反应,而对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无影响,这是氯沙坦钾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药效学方面的差别。 对伴有蛋白尿而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钾能显著降低蛋白尿,降低白蛋白和IgG的部分排泌量。氯沙坦维持肾小球滤过率并减少滤过分数。一般来说,氯沙坦能降低血尿酸(通常0.4mg/dL),并可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维持此作用。氯沙坦对自主反射无影响,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无持续作用。 在左心室衰竭的患者中,25mg和50mg的氯沙坦对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产生正性作用,其特征性表现分别为心脏指数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降低以及循环系统中醛固酮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与剂量相关。 临床试验中,轻到中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一次氯沙坦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数项长达一年的临床试验表明,氯沙坦钾的抗高血压作用保持不变。谷值血压(服药后24小时)和峰值血压(服药后5-6小时)测定表明氯沙坦钾能在24小时中相对平稳降低血压。氯沙坦钾的抗高血压作用和每天的自然昼夜节律一致。在给药间隔末期的降压作用是服药后5-6小时作用的70-80%。高血压患者停用氯沙坦治疗不会导致血压突然反跳。尽管氯沙坦显著降低血压,它对心率无显著临床意义的影响。氢氯噻嗪噻嗪类药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噻嗪类通常不影响正常血压。氢氯噻嗪有利尿和抗高血压作用。它影响远端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作用。氢氯噻嗪近乎同等程度地增加钠和氯化物的排出。尿钠排泄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钾和碳酸氢盐丢失。 口服后,2小时内开始产生利尿作用,约4小时作用达到高峰并持续6到12小时。

注意事项

1.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故宜在餐前1小时服药。2.本品可使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增高,常为暂时性,在有肾病或长期严重高血压而血压迅速下降后易出现,偶有血清肝脏酶增高;可能增高血钾,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尤应注意检查血钾。3.下列情况慎用本品:(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此时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的机会增多。(2)骨髓抑制。(3)脑动脉或冠壮动脉供血不足,可因血压降低而缺血加剧。(4)血钾过高。(5)肾功能障碍而致血钾增高,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并使本品潴留。(6)主动脉瓣狭窄,此时可能使

1.氯沙坦钾氢氯噻嗪不能用于血容量减少的患者(如服用高剂量利尿剂者)。 2.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le;30ml/min)或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3.老年患者不需调整起始剂量。 4.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 5.进食与否,均可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