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耳、鼻、喉部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3、泌尿系统感染,如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男性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头孢他美酯,其化学名为(6R,7R)-3-甲基-7-[(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新戊酰氧甲酯盐酸盐。分子式:C20H25N5O7S2?HCl分子量:548.04。 |
null |
|
生产企业 |
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 |
永光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10452 |
国药准字H2001069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耳、鼻、喉部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3、泌尿系统感染,如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男性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
对皮质类固醇敏感的睑结膜、球结膜、角膜及其他眼前段组织的炎症。 |
|
用法用量 |
用法:冲服。用量:饭前或饭后1小时内口服,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一次500mg,一日二次;12岁以下的儿童,一次每公斤体重10mg,一日二次;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成年人,每日全部剂量在晚饭前后1小时内一次服用;男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女性非复杂性膀胱炎的患者,在就餐前后1小时内一次服用,单一剂量1500~2000mg(膀胱炎者在傍晚)可充分根除病原体。 |
滴眼:一次1~2滴,一日2~4次,用前摇匀,滴于结膜囊内。治疗开始的24~48小时,可酌情增加至每小时2滴。注意勿过早停药。 |
|
副作用 |
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禁用于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眼组织的真菌感染、牛痘、水痘及大多数其他病毒性角膜、结膜感染、眼结核以及对该药成分过敏者。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本品对新生儿(出生至28天日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可靠的临床数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1.由于缺乏有关人类胎儿的临床数据,妇女妊娠期间,有推荐使用本品。若有对该药敏感的微生物严重感染时,必须充分衡量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利益。 2.在乳汁中尚未发现本品的代谢物。 老人注意事项: 推荐的成人用量适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儿童注意事项: 小于两岁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品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老人注意事项: 本品在老年患者使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未明确。 |
|
成分 |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耳、鼻、喉部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3、泌尿系统感染,如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男性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
对皮质类固醇敏感的睑结膜、球结膜、角膜及其他眼前段组织的炎症。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第三代口服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被水解为有抗菌活性的头孢他美发挥杀菌作用。本品对链球菌属(粪链球菌除外)、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对头孢菌素敏感性低的沙雷菌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及柠檬酸菌属的抗菌活性明显。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本品对假单孢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肠球菌和耐药性葡萄球菌无效。 |
抑制机械、化学或免疫性刺激因子所致的炎症。对糖皮质激素的这种作用尚未有普遍接受的解释,一般认为皮质类固醇是通过诱导磷脂酶A2的抑制蛋白而起作用,后者被称为脂皮质素。人们认为这些抑制蛋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共同前体花生四烯酸的释放,从而控制这些炎症介质的生物合成。磷脂酶A2的作用是使膜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糖皮质激素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病人眼部使用艾氟龙和地塞米松的临床研究显示,艾氟龙对眼压的影响比地塞米松小(半衰期短,易于代谢))。 |
|
注意事项 |
1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2若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紧急治疗。 3在使用本品期间,由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能导致伪膜性肠炎。若发生伪膜性肠炎,应积极治疗(推荐使用万古霉素)。 4本品应放到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
1.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史者慎用。 2.长期使用时,个别敏感病人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甚至诱发青光眼而损害视神经,影响视力和视野,也可能致后囊下白内障形成,以及继发眼组织真菌和病毒感染。 3.已知多种眼部疾病及局部长期使用本品可能致角膜和巩膜变薄,因此,在角膜和巩膜组织较薄的病人中用药可能引起眼球穿孔。 4.未行抗菌治疗的眼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用药后可能掩盖病情或使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