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5,5′-〔(2-羟基-1,3-亚丙基)二氧〕双(4-氧代-4H-1-苯并吡喃-2-羧酸)二钠盐,其结构式为:C23H14Na2O11512.34。 |
本品活性成份为枸地氯雷他定。 |
|
生产企业 |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
南京海辰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1020681 |
国药准字H2009010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 |
本品用于缓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症状。 |
|
用法用量 |
喷吸前先摇匀液体。气雾吸入,每次3.5~7mg,每日3~4次。 |
成人及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口服,每日一次,每次一粒。 |
|
副作用 |
对本品及赋形剂过敏者禁用。 |
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困倦、乏力等。 本品在体内快速转化为地氯雷他定,文献报导地氯雷他定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晕、头痛、困倦、口干、乏力,偶见嗜睡、健忘及晨起面部、肢端水肿。 在一系列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为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中,患者按每天5mg的推荐剂量服用地氯雷他定,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安慰剂组高3%。超过安慰剂组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倦(1.2%),口干(0.8%)和头痛(0.6%)。 在地氯雷他定上市后罕有过敏性反应报道,包括过敏和皮疹。另外罕有心动过速、心悸、肝酶升高及胆红素增加的报道。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尚无孕妇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的临床资料,怀孕期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的安全性尚未确定,除非潜在的益处超过可能的风险,怀孕期内不应使用枸地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可经过乳汁排泌,因此不建议哺乳期妇女使用枸地氯雷他定。 儿童用药:枸地氯雷他定对12岁以下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 老年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
|
成分 |
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 |
本品用于缓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症状。 |
|
药理作用 |
其作用机制是能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进而阻抑过敏反应介质对组织的不良作用。其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致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增加,阻止钙离子转运入肥大细胞内,从而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 |
药理作用 枸地氯雷他定在体内转化为地氯雷他定发挥作用。 地氯雷他定为非镇静性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为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可通过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缓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相关症状。另外,体外研究结果,地氯雷他定可抑制组胺从人肥大细胞释放。动物研究提示,地氯雷他定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枸地氯雷他定未进行相应的毒理研究。以下是地氯雷他定的毒理研究结果。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给药剂量达250mg/kg时出现死亡(按AUC计算,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日口服剂量的120倍),小鼠经口给药LD50为353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地氯雷他定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290倍)。猴经口给药剂量达25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地氯雷他定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810倍)时,未出现死亡。 遗传毒性:在回复突变试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哺乳动物微粒体细菌基因突变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裂性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未见本品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本品经口给药剂量达24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 |
|
注意事项 |
1由于本品系预防性地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非直接舒张支气管,因此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例应在发病季节之前2~3周提前用药; 2极少数人在开始用药时出现哮喘加重,此时可先吸入少许扩张支气管的气雾剂,如沙丁胺醇; 3不要中途突然停药,以免引起哮喘复发;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本品起效较慢,需连用数日甚至数周后才起作用,故对正在发作的哮喘无效。 |
1.由于抗组胺药能清除或减轻皮肤对所有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因而在进行任何皮肤过敏性试验前48小时,应停止使用本品。 2.肝功能不良、膀胱颈阻塞或尿潴留、尿道张力过强、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3.若发生嗜睡或头晕,请避免开车和操作机器。 4.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