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特别是支气管扩张剂或其他平喘药,如色甘酸钠不足以控制哮喘时。2.依赖激素治疗的哮喘病人。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丙酸倍氯米松,内含分散剂和抛射剂。16β-甲基-11β,17α,21-三羟基-9α-氯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1,二丙酸酯。 |
本品主要成份为硫酸特布他林。 化学名称:(±)α-[(叔丁氨基)甲基]-3,5-二羟基苯甲醇硫酸盐(2∶1) 分子式:(C12H19NO3)2·H2SO4 分子量:548.66 |
|
生产企业 |
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
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70259 |
国药准字H2022367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特别是支气管扩张剂或其他平喘药,如色甘酸钠不足以控制哮喘时。2.依赖激素治疗的哮喘病人。 |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痉挛、喘息性支气管炎。 |
|
用法用量 |
喷雾吸入:成人,一次0.2mg,一日3~4次;儿童,一次0.1mg,一日3~4次。 |
|
|
副作用 |
对丙酸倍氯米松过敏者禁用。 |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遵医嘱。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遵医嘱。 老人注意事项: 遵医嘱。 |
|
|
成分 |
1.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特别是支气管扩张剂或其他平喘药,如色甘酸钠不足以控制哮喘时。2.依赖激素治疗的哮喘病人。 |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痉挛、喘息性支气管炎。 |
|
药理作用 |
本品活性成份是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内呈现强有力的抗炎作用,在治疗剂量下不会产生全身性副作用。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织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降低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平滑肌的收缩反应。 |
||
注意事项 |
1.鼻腔和鼻旁窦伴有细菌感染时,应给予适当的抗菌治疗。 2.对于采用口服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如肾上腺功能已有损害时,若改用本剂,要注意脑下垂体-肾上腺系统完全复原。 3.对于过量使用本品的患者、对本品高敏性患者及近期口服类固醇的患者,可能会产生全身性反应。 4.虽然本剂可控制季节性鼻炎的大多数症状,但当受到夏季异常的变应原诱发时,用本剂的同时应采用其它治疗,尤其是对眼部症状。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例如:缺血性心脏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或重度心力衰竭)未得到控制的甲状腺毒症、未经治疗的低钾血症及易患窄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症状。一些来自于上市后数据和已发表文献的证据表明,有罕见发生心肌缺血与β2受体激动剂有关。对于正接受本品治疗的患有严重心脏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或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如果他们出现胸痛或其他心脏疾病恶化的症状,应建议立即就医。应仔细评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因为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疾病都可能引起这些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低钾血症,当本品与黄嘌呤衍生物、类固醇、利尿剂合用及缺氧都可能加重低钾血症。因此,对高危患者应监测血钾水平,特别是在用高剂量硫酸特布他林治疗重度哮喘时。低钾血症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倾向。由于低钾血症也会增加洋地黄中毒风险,因此建议特别关注接受毛地黄糖苷治疗的患者。β2受体激动剂可增加高血糖风险,建议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开始使用特布他林时应监测血糖。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风险增加。胰岛素剂量因此可能需要调整。本品不应是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对本品缓解治疗无应答的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建议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以达到治疗控制并加以维持。如果患者对本品的治疗没有反应,这可能表示需要紧急的医疗咨询或治疗。哮喘控制的突然和逐步恶化会潜在危及生命。应告知患者,如果原先有效的剂量不再产生相同的缓解作用,则应咨询医生。这可能是哮喘加重的征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对18个月以下的儿童的治疗可能并不总有良好的效果。使用本品急性治疗哮喘可能致氧饱和度进一步降低。有几个病例报道在眼部单用异丙托溴铵喷雾剂或联合使用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发生眼部异常(如散、眼内压增高、窄角型青光眼、眼部疼痛)。眼睛疼痛或不适、视物模糊、虹视或色视现象、同时伴有因结膜或角膜肿胀的眼睛发红,可能是窄角型青光眼的症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给予缩瞳剂并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上报的6例病例中,哮喘患者(雾化液)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导致狭角性青光眼。当通过雾化器给药时,特布他林很可能以与沙丁胺醇相同的方式和异丙托溴铵相互作用。不建议易感人群联合用药。若硫酸特布他林意外进入眼睛,应用流水冲洗眼睛。在非口服的高剂量使用短效β激动剂,或是雾化吸入患者中有乳酸酸中毒的报告,主要发生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详见【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章节)。若对急性本品治疗疗效不显现,需要考虑存在乳酸酸中毒,其也可能是引起患者呼吸症状的影响因素。每一个单包装需要在打开后24小时内使用。一旦包装打开,剩余的药品不再是无菌的。如果想打开后晚一点使用剩余的药品,需考虑这个问题。对驾驶及使用机器能力的影响:本品对驾驶及使用机器能力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配伍禁忌:本品不可与碱性溶液即pH大于7的溶液混合。运动员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