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库

1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

处方 非医保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功能主治:严重炎症或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关节炎、脊椎关节病、疼痛性脊椎综合症、关节外的风湿病。急性痛风发作。肾绞通和胆绞通。损伤或术后的疼痛、炎症和肿胀。

查看说明书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
右布洛芬片
右布洛芬片
主要成分

本产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双氯芬酸钠与盐酸利多卡因

本品主要成份为右旋布洛芬。

生产企业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2352

国药准字H20020155

说明
作用与功效

严重炎症或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关节炎、脊椎关节病、疼痛性脊椎综合症、关节外的风湿病。急性痛风发作。肾绞通和胆绞通。损伤或术后的疼痛、炎症和肿胀。

本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适用于:1.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头痛;2.减轻或消除以下疾病的轻、中度疼痛或炎症;①扭伤、劳损、下腰疼痛,肩周炎、滑襄炎、肌腱或腱鞘炎;②痛经、痛风、牙痛或手术后疼痛;③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其它血清阴性(非类风湿性)关节疾病。

用法用量

在臀部后上方深部注射,一次一支,每日一次。严重的患者,可每日注射二次,在二次注射之间间隔几个小时(变换注射部位)。每日的最大剂量150mg。疗程不超过2天,如果仍需使用,可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或栓剂作为维持治疗。

成人:每日服用2~3次,一次1~2片;或遵医嘱。

副作用

胃和十二指肠患者。对奥尔芬的活性成分或其它所含药物成份过敏患者。发作患者禁用。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其它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药物后,出现了荨麻疹和急性鼻炎的患者禁用。

一般表现为胃肠道不适或皮疹、头痛、耳鸣等,偶见转氨酶升高。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成分

严重炎症或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关节炎、脊椎关节病、疼痛性脊椎综合症、关节外的风湿病。急性痛风发作。肾绞通和胆绞通。损伤或术后的疼痛、炎症和肿胀。

本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适用于:1.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头痛;2.减轻或消除以下疾病的轻、中度疼痛或炎症;①扭伤、劳损、下腰疼痛,肩周炎、滑襄炎、肌腱或腱鞘炎;②痛经、痛风、牙痛或手术后疼痛;③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其它血清阴性(非类风湿性)关节疾病。

药理作用

主要成分为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类活性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能够抑制环氧化物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具有抗风湿、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对于中等到严重的疼痛也具有止痛效果。特别适用于下列疾病:炎症和退行性风湿疾病的首次治疗,非风湿型炎症的疼痛治疗,药物的止痛作用将在15~30分钟内起效。

右旋布洛芬系布洛芬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炎症介质合成,显示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作用较布洛芬强,起效快。

注意事项

1.有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史、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肝功能损伤,心功能或肾功能损伤,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老年患者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胞外体不足患者,在使用奥尔芬时应慎用,并严格观察; 2.老年患者、经常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和或穿孔的患者使用奥尔芬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这些严重的后果会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出现,而且出现前可能没有预警症状,并且在其以往的医疗记录中无任何症状; 3.罕见病例中,使用奥尔芬出现了胃肠道或出血,这时必须立即停用。奥尔芬与其他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一种或多种肝脏的酶数值会提高,停药后可恢复

1.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 2.根据控制症状的霈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皮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4.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迭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