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粉刺、湿疮症见颜面部红斑、粉刺疙瘩、脓疱,或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痤疮、红斑丘疹性湿疹见上述症候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主要成分:山银花,蒲公英,黄芩,黄柏,猪胆粉,地黄,玄参,水牛角浓缩粉,山羊角,当归尾,赤芍,酒大黄,川木通,珍珠层粉,北沙参。 |
本品主要成份为利拉萘酯,其化学名称为:N-(6-甲氧基-2-吡啶基)-N-甲基氨基硫代甲酸-(5,6,7,8-四氢)-2-萘酯。 其结构式如下:分子式:C18H20N2O2S,分子量:328.44 |
|
生产企业 |
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 |
江苏小林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44021584 |
国药准字H2005273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粉刺、湿疮症见颜面部红斑、粉刺疙瘩、脓疱,或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痤疮、红斑丘疹性湿疹见上述症候者。 |
用于足癣,体癣,股癣的治疗。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
外用,每天1次涂于患处。 |
|
副作用 |
孕妇禁用。 |
下列患者禁用: 1.对利拉萘酯及本品所含其它化学成分有过敏史者。 2.对其它外用抗真菌药物有过敏史者。 3.临床上与皮肤念珠菌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脓皮病以及其他皮肤炎症难以鉴别的患者。 |
|
禁忌 |
|
|
|
成分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粉刺、湿疮症见颜面部红斑、粉刺疙瘩、脓疱,或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痤疮、红斑丘疹性湿疹见上述症候者。 |
用于足癣,体癣,股癣的治疗。 |
|
药理作用 |
1611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例(1.86%)。其中主要为接触性皮炎17例(1.06%),瘙痒4例(0.25%),发红3例(0.19%),红斑、疼痛、刺激感各2例(0.12%)。此外,发生率小于1%的不良反应有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及潮红。 |
||
注意事项 |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服。3.切忌以手挤压患处,保持面部卫生。4.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5.儿童、年老体弱、糖尿病或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如有多量结节、囊肿、脓疱等应去医院就诊。7.不宜滥用化妆品及外涂药物,必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8.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1.禁用于角膜、结膜等部位。 2.不慎入眼时,请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到医院接受医生检查。 3.禁用于明显糜烂部位。 4.涂布部位如出现接触性皮炎、瘙痒、发红、红斑、疼痛、刺激感等,应停止用药,并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5.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