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苗医:旭嘎凯沓痂,样丢象泱安,滁内挡祛卡。陡:嘎久杠工浆点羌,罗欧,岗淹、阴高坳。 中医: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手足癣、体癣、股癣、浸淫疮、内痔、外痔,肿痛出血,带下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金果榄、土大黄、黄柏朱砂根、野菊花、紫花地丁、雪胆、苦参、冰片、重楼、黄药子、姜黄、地榆、苦丁茶、薄荷脑。辅料为:山梨醇、瓜耳胶、倍他环糊精、硬脂酸、单甘酯、聚山梨酯80、司盘80、石蜡油、月桂氮卓酮、苯甲酸、羟苯乙酯、十八醇。 |
本品为复方制剂,本品主要成分为二丙酸倍他米松、克霉唑、硫酸庆大霉素。其化学名为:16-甲基-11,17,21-三羟基-9-氟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1-二丙酸盐。 |
|
生产企业 |
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 |
香港澳美制药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25745 |
注册证号HC2016002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苗医:旭嘎凯沓痂,样丢象泱安,滁内挡祛卡。陡:嘎久杠工浆点羌,罗欧,岗淹、阴高坳。 中医: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手足癣、体癣、股癣、浸淫疮、内痔、外痔,肿痛出血,带下病。 |
皮肤念珠菌病、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甲沟炎、须癣、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脚气、甲沟炎、头癣、手癣、股癣、体癣、花斑癣、须癣、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 |
|
用法用量 |
外用。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取本品适量直接涂擦于患处或注入患处。轻症每日一次,重症早晚各一次。 |
|
|
副作用 |
孕妇禁用。 |
|
|
禁忌 |
|
|
|
成分 |
苗医:旭嘎凯沓痂,样丢象泱安,滁内挡祛卡。陡:嘎久杠工浆点羌,罗欧,岗淹、阴高坳。 中医: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手足癣、体癣、股癣、浸淫疮、内痔、外痔,肿痛出血,带下病。 |
皮肤念珠菌病、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甲沟炎、须癣、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脚气、甲沟炎、头癣、手癣、股癣、体癣、花斑癣、须癣、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本品为外用药或直肠、阴道给药,禁止内服。2.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3.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4.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6.带下伴血性分泌物,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者,应去医院就诊。7.用于治疗癣症、浸淫疮、皮肤瘙痒等皮肤病时宜轻轻施以按摩。8.对于过敏体质者或儿童等,宜将本品用温开水按1:5稀释后在面部局部涂抹,30分钟后若无红疹或不适,即可使用稀释液按摩后保留两小时。9. |
1.本品外用也可能吸收入乳汁,哺乳期妇女慎用。2.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3.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