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避孕、月经不规律、经前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过多症状、预防骨质疏松。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屈螺酮3mg和炔雌醇0.03mg |
克拉维酸钾和阿莫西林。化学名称:(Z)-(2S,5R)-3-(2-羟亚乙基)-7-氧代-4-氧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钾和(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
|
生产企业 |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
澳美制药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J20080085 |
HC2008001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避孕、月经不规律、经前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过多症状、预防骨质疏松。 |
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2.中耳炎: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3.窦炎: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白杆菌引起。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尽管本品对以上各种感染有效,但由氨苄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也可用本品治疗,其原因是本品含有阿莫西林成分。因此本品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微生物和产生b- |
|
用法用量 |
|
本品可直接口服,或置适量温开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服用。 本品也可置于牛奶或果汁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服用。 成人及体重大于40kg(或年龄大于12岁)的儿童,根据病情的需要,每次2—4片(每片含阿莫西林200mg和克拉维酸28.5mg),每12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体重小于40kg(或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建议选用混悬剂。 如果选用本品,建议的剂量如下: 1.对于7—12岁的儿童,每次1片半(每片含阿莫西林200mg和克拉维酸28.5mg),每12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2.对于2—7岁的儿童,每次1片(每片含阿莫西林200mg和克拉维酸28.5mg),每12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3.对于9个月-2岁的儿童,每次1/2片(每片含阿莫西林200mg和克拉维酸28.5mg),每12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对于肾功能受损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病人一般不要求减少剂量; 严重肾功能受损的病人,肌酐清除率<30hl/min者,不应服用本品。 对于肝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本品,并且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
|
副作用 |
|
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或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对于体重小于40kg的儿童,建议选用混悬剂,若用本品,应按推荐剂量(见用法用量)。由于新生儿及婴儿的肾功能不健全,阿莫西林的代谢会被延迟,在儿科治疗中对于小于三个月的婴儿应酌减剂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时,无需调整剂量,具体用量同成年人。 |
|
成分 |
避孕、月经不规律、经前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过多症状、预防骨质疏松。 |
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2.中耳炎: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3.窦炎: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b-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白杆菌引起。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尽管本品对以上各种感染有效,但由氨苄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也可用本品治疗,其原因是本品含有阿莫西林成分。因此本品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微生物和产生b-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
注意事项 |
如果存在下述任何一种情况/危险因素,应对每一位妇女权衡应用COC的益处与可能出现的危险,在她决定开始服药前与其进行讨论。如果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或危险因素加重、恶化或首次出现,应与医生联系。医生应决定是否应该停用COC。·循环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使用COCs与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这些事件的发生罕见。使用第一年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性最高。在开始使用COC或再次(停药间隔期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使用相同或不同的COC时,风险会增加。一项大型前瞻性3组队列研究数据显示,风险增加主要出现在最初3个月。总之使用含低剂量雌激素(<50μg炔雌醇)的COCs妇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比未使用COCs且未怀孕妇女高2-3倍,但风险低于怀孕和分娩。VTE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死亡(1%-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含屈螺酮OCs的VTE风险高于含左炔诺孕酮OCs(即第二代口服避孕药),可能与含去氧孕烯/孕二烯酮OCs(即第三代口服避孕药)的风险相当。静脉血栓栓塞(VTE)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或肺栓塞,在所有的COCs使用期间都可能发生。极为罕见的,有报道在COC使用者中其它血管发生血栓形成,如肝、肠系膜、肾、脑或视网膜静脉和动脉。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否与使用COCs有关,目前尚无一致的观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症状包括:单侧腿肿胀或沿腿部静脉肿胀;当站立或行走时腿部疼痛或压痛;腿部温暖感增加;腿部皮肤发红或变色。肺栓塞(PE)的症状可能包括突发无原因气短或呼吸急促;突发咳嗽可能伴出血;胸部锐痛可能伴深呼吸增加;焦虑;严重的头晕或眩晕;快速或不规律心跳。其中一些症状(例如,气短、咳嗽)并非特有症状,可能被认为源于其它常见或非严重事件(例如,呼吸道感染)。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可能包括脑血管意外,血管闭塞或心肌梗死(MI)。脑血管意外症状可能包括:突发面部、臂部或腿部的麻术或无力,特别是单侧身体;突发意识模糊,语言或理解力障碍;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突发行走障碍,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突发、严重或不明原因长期头疼;意识丧失或昏厥伴随或不伴随癫痫发作。其它血管闭塞征象可包括突发疼痛,肢体末端肿胀和淡蓝变色;急性腹痛。心肌梗死(MI)的症状也括:疼痛、不适感,压迫感,沉重感,肺部、臂部或胸骨下挤压和充胀感,不适感辐射至背部、颚部、喉咙、臂部、胃部;充胀感、消化不良或窒息感;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极端虚弱、焦虑或气短;快速或不规律心跳。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死亡。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事件或脑血管意外风险可随下列情况而增加:-年龄增加;-肥胖(体重指数超过30kg/m2);-阳性家族史(即兄弟姐妹或双亲在较早年龄发生过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如果怀疑存在遗传易感性,在决定使用任何COC前,应向专科医生咨询;-长时间制动,大型外科手术,任何腿部手术,或较大的创伤。对于这些情况建议停服COC(择期手术前至少先停药4周),直到完全恢复活动两周后再服药。-吸烟(吸烟量大及年龄增加则风险进一步增加,尤其是35岁以上的妇女);-异常脂蛋白血症;-高血压;-偏头痛;-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对于静脉曲张和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在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可能作用,没有一致意见。应该考虑产褥期血栓栓塞的危险增加(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有关的其它临床情况包括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慢性炎性肠道疾病(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及镰状细胞疾病。使用COC期间,偏头痛发作频率或疼痛程度增加(可能为脑血管意外的前驱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立即停服COC。提示可能有遗传或获得性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易患体质的生物化学因素,包括活性蛋白C(APC)抵抗,高半胱氨酸血症,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剂)。当权衡利弊时,医生应考虑到对一种病情的充分治疗可能减少相关的血栓形成的危险,以及血栓形成与妊娠相关的危险性高于与使用低剂量的COC(炔雌醇<0.05mg)相关的危险性。·肿瘤官颈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持续的HPV感染。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显示长期使用COCs可以进一步增加这一危险。但是对于这一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混淆作用,例如官颈筛查和包括使用屏障避孕措施在内的性行为,还一直存在争议。对于54项流行病学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现正使用COCs的妇女诊断为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稍有增加(RR=1.24)。在停止COC使用后的10年间,增加的危险性逐渐消失。由于乳腺癌很少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因此,相对于乳腺癌的总体危险性,正在使用和近期使用COC者中诊断乳腺癌增加的数目很少。这些研究没有提供因果证据。所观察到的危险性增加,可能是由于对COC使用者的乳腺癌诊断较早、COCs的生物学效应、或两者兼有。与从未使用COC者相比,曾使用COC者的乳腺癌在临床上常处于更早分期。COCs使用者中曾有报告发生罕见的良性肝脏肿瘤,甚至更罕见的恶性肝脏肿瘤。在个别病例中,这些肿瘤引起了危及生命的腹腔内出血。服用COCs的妇女出现重度的上腹疼痛、肝脏肿大或有腹腔内出血的体征时,鉴别诊断要考虑肝脏肿瘤。恶性肿瘤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死亡。·其它情况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钾的排泄能力受限。在一项临床研究中,轻或中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服用屈螺酮显示对血清钾的浓度没有影响。只有对于治疗前血清钾在正常范围上限并且正在使用保钾利尿剂的肾功能损伤患者,在理论上才可能有高钾血症危险性。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有家族史的妇女,服用COCs可能增加胰腺炎的危险。虽然在很多服用COCs的妇女中有报告血压轻度增加,但是有临床意义的增高罕见。血压正常的妇女使用其它COC时由炔雌醇诱导的血压升高,可能被屈螺酮的抗盐皮质激素作用所对抗。然而,如果使用一种COC期间发生了持续有临床意义的高血压,医生应该慎重考虑停用COC并且治疗高血压。如果经降压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在医生考虑适当的时候可以恢复服用COC。有报道在妊娠期和服用COC时,下列情况发生或恶化,但是与使用COC有关的证据还不确定:与胆汁淤积有关的黄疸和/或瘙痒;胆石形成;卟啉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小舞蹈症;妊娠疱疹;与耳硬化症相关的听力丧失。在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妇女中,外源性雌激素可以绣导或者加重血管性水肿的症状。急性或慢性肝脏功能异常需要停用COC,直到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首次发生于妊娠期的或既往使用性甾体激素期间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复发时,需停用COCs。虽然COCs可能影响外周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但是没有征据表明服用低剂量COCs(炔雌醇<0.05mg)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改变治疗方案。但是,应仔细观察糖尿病妇女服用COCs期间的情况。克隆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与使用COC有关。偶尔出现黄褐斑,特别是有妊娠黄褐斑病史的妇女。有黄褐斑倾向的妇女,服用COCs期间应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紫外线辐射。每片本品含有46mg乳糖。对于罕见遗传性半乳糖不耐受,拉普乳糖酶缺乏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障碍的不能摄入乳糖的患者,应考虑。医学检查/咨洵首次服用或再次服用COC之前,应按照禁忌(参见【禁忌】)和警告(参见)的要求,采集完整的病史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且定期复查。定期医疗评估也十分重要,因为禁忌(如: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或危险因素(如: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的家族史)可能在服用COC期间首次出现。这些医疗评估的频率与性质应根据已建立的临床规范进行,并针对妇女个体进行凋整,但一般应重点包括血压、乳腺、腹部和盆腔器官,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应告诉妇女口服避孕药不能防止HIV感染(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播疾病。疗效降低如发生漏服(参见【用法用量】)、胃肠道紊乱(参见【用法用量】)或同时服用其它药物时,COC的疗效可能降低(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周期控制所有COCs服用者都可能发生不规则出血(点滴或突破性出血),特别是在使用的最初几个月内。因此,评价任何不规则出血,要在约3个周期的适应期后才有意义。如果不规则出血持续存在或在规则周期之后出现,则应考虑非激素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诊断措施,以除外恶性肿瘤或妊娠。这些措施可包括刮宫术。有些妇女在停药期可能不发生撤退性出血。如果按照【用法用量】中所述方法服用COC,妇女不大可能发生妊娠。但是,如果首次不发生撤退性出血前没有按照这些方法服药,或两次不发生撤退性出血,则在继续服用COC前必须排除妊娠。·实验室检查使用甾体避孕药可能影响某些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包括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和肾功能的生化指标,血浆(载体)蛋白水平,如皮质激素结合球蛋白和脂质/脂蛋白分数,碳水化合物代谢指标,以及凝血和纤溶指标。变化通常保持在正常的实验室检查范围内。屈螺酮导致血浆肾素活性升高,其轻微的抗盐皮质活性诱导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未进行过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影响的研究。未观察到使用COCs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妥善储存全部药物,避免儿童触及。 |
1.一般:尽管本品具有氨苄青霉素类抗生素毒性低的性质,但仍建议在延长治疗期间定期检查一些器官功能,包括:肾、肝或造血功能。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人服用氨苄青霉素后,较多病人会出现红斑疹。因此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应禁用氨苄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有出现由霉菌或细菌引起的双重感染的可能。如出现双重感染,应停药或采取合适的方法继续治疗。 2.患者须知:用餐时服用本品,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许多抗生素均会引起腹泻,如出现严重腹泻或持续腹泻2-3天以上,请咨询你的医生。 3.警告:据报道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有病人发生严重的和常见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易发生在有青霉素过敏史或对多种过敏源敏感的病人身上。有报道个别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时反应。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必须仔细调查病人的过敏史。如有任何过敏反应发生,必须立即停药。严重的过敏反应需立即用肾上腺素治疗,进行吸氧、静脉注射类固醇、喉管导气处理。在所有抗生素的使用中假性粘膜结肠炎都有报道,而且可有由轻度发展到危及生命,所以对服用本品后发生腹泻的病人应谨慎处理。抗菌素会改变引起腹泻的普通菌丛,可能使梭状芽抱杆菌大量生长。研究表明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在确定假性粘膜结肠炎的治疗方案后,可开始适当的疗法。轻度假性粘膜结肠炎可能是由于间歇服药引起的。对较严重病例,应采取补充电解质、蛋白质和其它临床对梭状芽孢杆菌有效的抗生素的疗法。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应谨慎,因服药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是可恢复的。临床中引发死亡的概率非常低,不到四百万分之一,且通常是由某种隐藏疾病或合并用药引起的。 4.其他 1)致癌、致突变和对生育的损坏:末进行动物长期研究以评价本品的致癌作用。2)致突变:体外采用Ames试验,人体淋巴细胞遗传测试,酵母菌试验和小鼠淋巴研究本品的致突变作用。体内采用小鼠微核实验和显性致死实验。除了小鼠体内淋巴瘤试验外,其他试验均显阴性。 2)对生育力的损坏:口服本品剂量增加至1200mg/kg/天(人体最大剂量的5.7倍)时发现对鼠的生育力和繁殖力无影响(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比率为2:1)。 3)致畸作用:在怀孕的大鼠和小鼠灌胃给药,剂量为1200mg/kg/天,分别相当于7200和4080mg/m2/天(根据体表面积是人体最大剂量的4.9倍和2.8倍)时均末显示本品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但在孕妇中没有充分和良好对照试验研究。因为动物的生殖研究不总能预测人体反应,因而除非医生认为有必要,否则避免用于孕妇。 4)分娩:口服氨节青霉素在分娩时通常吸收很少。以豚鼠研究表明氨苄青霉素静脉注射减少子宫的紧张性,收缩的频率、收缩的强度和收缩的持续时间。但是本品用于分娩的孕妇是否对胎儿产生即时或滞后的副作用,延长分娩的时间或增加如高位产钳分娩或其它手术等的可能性,目前尚未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