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2型糖尿病、肥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降血糖、降血脂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主要成分盐酸苯乙双胍。 |
格列吡嗪。 |
|
生产企业 |
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
华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7021531 |
国药准字H2003102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2型糖尿病、肥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降血糖、降血脂 |
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 |
|
用法用量 |
|
本品为分散片,可将片剂置水中分散后,服用其溶液;或含在口中吮服、咀嚼服用;也可同... |
|
副作用 |
|
1.较常见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2.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3.偶见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体弱者、活动过度者、不规则进食、饮酒患者或肝功能损害的患者。4.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 |
|
禁忌 |
|
|
|
成分 |
2型糖尿病、肥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降血糖、降血脂 |
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 |
|
药理作用 |
本品是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动物试验显示:格列吡嗪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细胞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中,格列吡嗪通过刺激胰腺中胰岛素的释放达到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本品长期服用的降血糖作用的机理尚不很清楚。长期服用本品,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但至少6个月用格列吡嗪治疗,可使餐后胰岛素水平持续升高。糖尿病患者口服格列吡嗪后,餐后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在30分钟内出现,但胰岛素水平升高的持续时间未能超过进餐对血糖影响的时间。口服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部分与其胰腺外作用机理有关。毒理研究遗传毒性:细菌和体内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雌雄大鼠剂量达人用剂量的75倍,未见到对生育力的影响。在围产期生殖毒性试验中,5~50MG/KG剂量下格列吡嗪有轻度的胎仔毒性作用,该作用在其它磺酰脲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和妥拉磺脲)也可见到,认为与格列吡嗪的药理作用(血糖过低)直接相关。本品大鼠和家兔研究中,未见到致畸作用。致癌性:大鼠连续20个月和小鼠18个月给予格列吡嗪达人用最大剂量的75倍时,未见致癌作用。 |
||
注意事项 |
1.乳酸性酸中毒:伴有缺氧性疾病(如心衰、呼衰、高血压、肝肾功能减损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服药期间饮酒、伴有严重厌食、呕吐和酮症等糖尿病患者,更易产生乳酸性酸中毒。2.如果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应减少本品用量或停用本品。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应单独使用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4.对胰岛素依赖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本品与胰岛素联用有协同作用,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也可能有助于某些不稳定型糖尿病人病情的稳定;加用本品后,须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开始时减少20%一30%),以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5.低血糖反应单独使用本品时,很少产生低血糖反应。在调整本品剂量期间,特别是本品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低血糖反应,应小心观察各种症状,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6.用药期间要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指导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尤其是在联合应用胰岛素以前,必须做血糖和尿糖检查。 |
1.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量和用药时间。2.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3.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4.治疗中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应静滴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术后、感染或发热的病人应给予胰岛素,以维持正常血糖代谢。5.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