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2型糖尿病、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高血糖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格列吡嗪。 化学名称:5-甲基-N-[2-[4-[[[(环已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吡嗪甲酰胺。 分子式:C21H27N5O4S 分子量:445.54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250mg与格列吡嗪2.5mg。 |
|
生产企业 |
北京红林制药有限公司 |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84634 |
国药准字H2012008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2型糖尿病、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高血糖 |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用于改善单独采取饮食、运动疗法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 |
|
用法用量 |
|
本品应根据有效性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给药,且不得超过最大推荐给药剂量即每日20mg格列毗嗪2000mg二甲双胍。本品应与食物一起服用且从较低剂量开始给药,按下述方法逐步增大剂量以避免低血糖(主要由格列毗嗪引起),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由二甲双胍引起),并针对不同患者确定能充分控制血糖的最低有效剂量。特殊患者人群不推荐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妊娠期或儿童患者中使用。由于存在肾功能降低的可能性,本品在老年患者中应采用保守的初始及维持剂量,任何剂量调整前都应该对肾功能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过度疲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不得将剂量增大至最大给药剂量以避免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特别在老年患者中,必须对肾功能进行监测以防止出现与二甲双胍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症(见警告)。 |
|
副作用 |
|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以下患者中禁用:1.由于心血管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败血症所引起的肾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例如男性血清肌酐水平≥1.5mg/dl,女性≥1.4mg/dl或肌酐清除不正常)。 2.需用治疗的充血性心脏衰竭患者。 3.对格列吡嗪或盐酸二甲双胍过敏患者。4.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有昏迷或没有昏迷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须用胰岛素治疗。 5.接受血管中给予碘酸盐对照物进行放射研究的患者应暂停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因为这类产品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改变。 |
|
禁忌 |
|
|
|
成分 |
2型糖尿病、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高血糖 |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用于改善单独采取饮食、运动疗法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 |
|
药理作用 |
大于5%的临床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眩晕、高血压、恶心、呕吐。低血糖 在一项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250mg/2.5mg和500mg/2.5mg,的对照临床试验中,记录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发抖、出汗、饥饿感等)以及手指血糖测定消费结果≤50mg/dl的患者数量分别为:格列吡嗪5例(2.9%),二甲双胍0例(0%),二甲双胍格列吡嗪250mg/2.5mg13例(7.6%),二甲双胍格列吡嗪500mg/2.5mg16例(9.3%)。 胃肠道反应 在初始治疗试验中出现最多的临床不良反应为腹泻和恶心/呕吐,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在使用两种规格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中均低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有4例(1.2%)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因胃肠道反应而停止给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二线治疗中,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发生的腹泻、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情况基本相似。 |
||
注意事项 |
低血糖包括本品在内的所有磺脲类药物均会导致严重低血糖(见【不良反应】)。本品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合并使用可能会增加低血糖风险。当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合并使用时,可能需要降低本品剂量,以使低血糖风险最小化。告知患者如何识别和处理低血糖。对本品较敏感的患者,需综合评估5mg剂量起始后是否有低血糖反应,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或停用本品。身体非常虚弱或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肾上腺、垂体或肝损害患者尤其易受抗糖尿病药物的低血糖作用影响。当热量摄取不足时、剧烈运动或运动时间过长时,或当摄入酒精时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可能会受到低血糖的影响。在自主神经病变、老年人以及接受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交感神经阻滞药的患者中,低血糖的早期警示症状可能不同或不明显。在患者意识到低血糖之前,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低血糖。在特殊技能尤为重要的情况下,例如驾驶或操作其他机械,这些损害可能会带来危险。严重低血糖可能会导致意识丧失或昏厥,还会导致脑功能暂时或永久性损害或死亡。血糖失控使用某种糖尿病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在一些应激情况下如:发热、外伤、感染、或手术等,均可能会出现血糖失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停用本品,改用胰岛素治疗。任何口服降糖药物包括格列吡嗪,都可在一段时间内在许多患者身上导致降低血糖至期望水平的作用降低,可能由于糖尿病已发展到严重程度或对药物的反应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继发失效,以区别于原发失效,后者是初次给药时,药物对某个患者是无效的,在确定患者为继发失效之前,应采取足够的剂量调节及继续坚持饮食疗法的措施。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使用包括本品在内的磺脲类药物可致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上市后报告中,也有非G6PD缺乏症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报告。大血管事件尚无任何临床试验证明格列吡嗪能降低大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胃肠疾病格列吡嗪控释片胃肠滞留时间如显著缩短,可能会影响其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效果。与任何其他采用同类缓释剂型技术的药物一样,对于原先存在严重胃肠道狭窄(病理或医源性)的患者,应避免格列吡嗪控释片。据个别报告,胃肠狭窄患者在服用采用此不可溶解控释剂型的另一种药物时曾出现胃肠梗阻症状。肾功能和肝功能受损没有关于肝损伤对格列吡嗪分布的影响。然而,由于格列吡嗪与蛋白高度结合,而且肝脏生物转化是本品主要的消除途径,在肾或肝损害患者中,格列吡嗪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可能发生改变。如患者发生了低血糖,则低血糖的持续时间有可能延长,对此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见【用法用量】和【药理毒理】)。患者须知告知患者本品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低血糖的危险性、症状和治疗以及可能诱发低血糖的情况,还应告知患者坚持饮食治疗、规律运动和定期检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本品应整片吞服,不能嚼碎、分开和碾碎。患者可能会在其粪便中偶然看到类似药片样的东西,本品包裹于不溶解的外壳内,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使药物缓慢释放以便人体吸收。【警告】关于磺脲类药物可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特殊警告:已有报道与单纯饮食治疗或饮食加胰岛素治疗相比,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有关。这一警告是根据UGDP(UniversityGroupDiabetesprogram)一项长期前瞻性临床试验得出的,该项研究旨在评估降糖药物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该项研究共入选823例患者随机分入四个治疗组之一。UGDP报告饮食控制加固定剂量的甲苯磺丁脲(1.5g/天)治疗5-8年,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是单纯饮食治疗患者的2.5倍。由于心血管的死亡率的增加,在本试验中提前终止了甲苯磺丁脲的应用,故对总死亡率的观察受到影响,结果未见总死亡率有显著增加。尽管对如何解释这些结果存在争议,但是UGDP研究的发现仍足以提出这一警告。患者应该了解格列吡嗪的潜在风险和优势以及其它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尽管上述研究只包括了一种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考虑到该类药物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相似性,从安全性角度慎重考虑,应认为这一警告也适用于其它的磺脲类药物。 |
1.警告 盐酸二甲双胍 乳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可能发生于给予本品治疗时二甲双胍在体内的蓄积。发生该症的致死率约50%,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也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条件有关,包括糖尿病以及当出现显著的组织低灌注和血氧不足。乳酸性酸中毒的特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盐水平升高(>5mmmol/L)、血pH降低、伴有阴离子间隙增加和乳酸盐/丙酮酸盐比例增大的电解质紊乱。如果二甲双胍可能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原因,则二甲双胍的血浆浓度水平一般>5μg/ml。 据报道,接受盐酸二甲双胍的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概率非常低(约0.03/1000患者一年,约0.015致死例/1000患者一年),所报道的病例主要发生于有明显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中,包括内源性肾病和肾低灌注患者,且通常在同时进行多重内/外科治疗以及接受多种药物的患者中。必须接受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尤其是患有非稳定性或急性心衰的患者,容易出现低灌注和血氧不足的危险,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高危人群。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随着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程度以及年龄增大而增加。采取定期监测接受二甲双胍的肾功能以及给予最小有效剂量的二甲双胍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乳酸中毒发生的危险,对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对于年龄≥80岁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较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只有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显示肾功能没有降低后才能给予本品。当出现任何与血氧不足、脱水和脓血症有关的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本品。因为肝功能受损会明显限制其对乳酸盐的清除能力,本品应避免在有临床或实验室肝病症状的患者中使用。服用本品的患者应注意急性或慢性过量酒精的摄取,因为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盐的代谢作用。此外,在接受血管内造影术或任何外科手术前应暂时停止使用本品。 乳酸性酸中毒的发作通常比较轻微,仅伴有一些非特殊症状如不适、肌痛、呼吸不畅、嗜睡以及非特殊性腹部不适等。可能出现相关的体温降低、低血压以及伴有更明显酸中毒迹象的抵抗性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及医生均均应充分意识到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重要意义,应指导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直至清楚这一状况前均应停止使用本品。血清电解质、酮、血糖,特别是血pH值、乳酸盐水平甚至血液中二甲双胍的水平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如果患者稳定使用某一剂量的本品时,那些服用二甲双胍初始治疗时较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与药物无关。此后发生的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乳酸性酸中毒以及其它严重的疾病所引起的。 2.对增加心血管死亡率风险的特别警告 据报道,与仅有饮食或饮食加上胰岛素疗法比较,口服降糖药与心血管死亡率的增加有关。这项警告是根据大学联合糖尿病活动(UGDP)为评价降糖药在预防和延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疾病发作所进行的一项长期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提出的,该项研究有823例患者参加,被随机分为4组。 在UGDP报道中,采用饮食加固定剂量的甲苯磺丁脲(每天1.5g)治疗5-8年的患者,其心血管死亡率大约是仅采用饮食疗法的2.5倍,没有发现总体死亡率的明显升高,但由于心血管死亡率的增加而中止使用甲苯磺丁脲,限制了对总体死亡率是否增加的研究。尽管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尚有争议,UGDP的研究还是对提出这项警告提供了足够的根据。患者应被告知使用格列吡嗪的潜在风险和益处以及可替代的其他治疗方式。 虽然在这项研究中只包括了一种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从安全角度考虑,认为这项警告也适用此类药物中的其他降糖制剂,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作用方式及化学结构。 3.一般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 低血糖 本品可引起低血糖,因此,适当的患者选择、剂量以及指导,对于避免出现潜在的低血糖风险就十分重要。当热量摄取不足,紧张的运动后热量补充不够或同时使用其他降糖药或酒精等,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肾功能不足可导致格列吡嗪和盐酸二甲双胍两种药物水平的升高。肝功能不足可以增加格列吡嗪的药物水平以及减小糖异生能力,两种情况均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老龄、过劳、营养不良以及那些肾上腺或垂体分泌不足、酒精中毒的患者尤其易受低血糖影响。低血糖症状在老年以及使用β-肾上腺素阻断剂人群中往往比较难被识别。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