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胰岛素瘤,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β细胞瘤,胰岛瘤,躁狂症,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癫痫,全身发作,颞叶癫痫,颞叶性癫痫,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性抽搐,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卡马西平。 |
聚乙二醇4000,为环氧乙烷和水缩聚而成的混合物。 |
|
| 生产企业 |
上海黄河制药有限公司 |
Beaufour Ipsen Industrie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1022073 |
H20110092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胰岛素瘤,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β细胞瘤,胰岛瘤,躁狂症,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癫痫,全身发作,颞叶癫痫,颞叶性癫痫,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性抽搐,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 |
缓解成人便秘的症状。 |
|
| 用法用量 |
成人常用量1.抗惊厥,开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后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现疗效为止;维持量根据调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注意个体化,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2.镇痛,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3.尿崩症,单用时一日0.3~0.6g,如与其他抗利尿药合用,每日0.2~0.4g,分3次服用。4.抗燥狂或抗精神病,开始每日0.2~0.4g,每周逐渐增加至最大量1 |
口服,将袋内散剂溶于200~250ml水中后服用。每次1袋,每天1~2次。 |
|
| 副作用 |
已知对卡马西平相关结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过敏者。有房室传导阻滞,血清铁严重异常、骨髓抑制、严重肝功能不全等病史者。 |
刚服用时有报道恶心和呕吐,一般继续服用即消失。-有报道腹胀感。-极罕见有过敏性反应,如发疹,荨麻疹和水肿。特殊病例有报道过敏性休克。在中国进行的106例受试者临床研究中,认为与可能用药相关的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有:1例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2例出现TBIL的升高。如使用本品中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能通过胎盘,是否致畸尚不清楚,妊娠早期需慎用;本品能分泌入乳汁,约为血药浓度60%,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儿童用药:本品可用于各年龄段儿童,具体参考[用法用量]。老人用药:老年患者对本品敏感者多,常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激越﹑不安﹑焦虑﹑精神错乱﹑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再障。 |
|
|
| 成分 |
胰岛素瘤,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β细胞瘤,胰岛瘤,躁狂症,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癫痫,全身发作,颞叶癫痫,颞叶性癫痫,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性抽搐,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 |
缓解成人便秘的症状。 |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抗惊厥药和抗癫癎药。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抗惊厥抗癫癎、抗神经性疼痛、抗躁狂-抑郁症、改善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抗中枢性尿崩症,产生这些作用的机制可能分别在于:1.使用-依赖性地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故能明显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2.抑制T-型钙通道。3.增强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4.促进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或提高效应器对ADH的敏感性。 |
||
| 注意事项 |
1.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交叉过敏反应。2.用药期间注意检查:全血细胞检查(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应经常复查达2~3年),尿常规,肝功能,眼科检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3.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4.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应注意。5.癫痫患者不能突然撤药。6.已用其他抗癫痫药的病人,本品用量应逐渐递增,治疗4周后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避免自身诱导所致血药浓度下降。7.下列情况应停药: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状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或皮疹出现。< |
对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建议在医疗监控下服用该药品。由于服用该药品引起的连续性腹泻可能会极大地扰乱同时服用的其它药物的吸收。该药品含有聚乙二醇。对于含有聚乙二醇的药品,极罕见有过敏性反应(如发疹,荨麻疹,水肿)的报道。特殊病例有过敏性休克报道。因此,建议不要给有可能对聚乙二醇过敏的患者服用该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