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急性智齿冠周炎,局部牙槽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甲硝唑0.2g,人工牛黄5mg。 |
本品主要成份为他达拉非。 |
|
| 生产企业 |
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 |
南京正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1023712 |
国药准字H20203487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急性智齿冠周炎,局部牙槽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 |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ErectileDysfunction)。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的症状和体征。 |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
服用他达拉非片不受进食影响。不要那开他达拉非片,本品需整片服用。勃起功能障碍:按需服用他达拉非片:对于大多数患者,按需服用他达拉非片的推荐起始剂量为10mg,在进行性生活之前服用。依据个体的疗效和耐受性不同,可将剂量增加到20mg或降低至5mg。对大多数患者推荐的最大服药频率为每日次。与安慰剂相比,按需服用他达拉非片能在长达36小时内改善勃起功能。因此,在推荐患者以最佳方式服用他达拉非片时,应考虑此因素。每日一次服用他达拉非片:每日一次服用他达拉非片的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每天在大约相同时间服用,无需考虑何时进行性生活。依据个体的疗效和耐受性不同,可将每日一次服用他达拉非片的剂量增加至5mg。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风险获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其余详见内部说明书。 |
|
| 副作用 |
1.对甲硝唑或吡咯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2.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疾病和血液病患者禁用。3.孕妇禁用。4.饮酒者禁用。 |
临床研究经验因为开展临床试验的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在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不能直接与另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的发生率相比,也可能无法反映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在全球的临床试验中,共有超过9000名男性服用了他达拉非。在每8日一次服用他达拉非片的试验中,分别有1434,905和115名患者接受了为期至少6个月、1年和2年的治疗。对于按需服用他达拉非片,分别有超过1300和1000名受试者,接受了至少6个月和1年的治疗。其余详见内部说明书。 |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甲硝唑可透过胎盘,迅速进入胎儿循环。动物试验发现口服给药对胎仔无毒性。 甲硝唑对胎儿的影响尚无足够和严密的对照观察,因此孕妇禁用。甲硝唑在乳汁中浓度与血中相似。动物试验显示本品对幼鼠具致癌作用,故哺乳 期妇女不宜使用。若必须用药,应中断授乳,并在疗程结束后24~48小时方可重新授乳。儿童用药:儿童应慎用并减量使用。老人用药:老年人由于肝功能减退,应用本品时药动学有所改变,需监测血药浓度。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风险总结他达拉非不用于女性。目前尚无孕妇使用他达拉非的数据,无法了解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发育结果风险。在动物生殖研究中,在器官发生期经口给予剂量最高为人体最大推荐剂量(MRHD,MaximumRecommendedHumanDose,20mg/天)11倍的他达拉非对妊娠大鼠或小鼠没有产生不良的发育影响(见以下数据)。动物数据一动物生殖研究表明,在器官形成期内经口给予妊娠大鼠或小鼠他达拉非,暴露水平达到推荐的最大人类剂量(MRHD,20mg/天)的11倍,没有致畸性、胚胎毒性或胎仔毒性的证据。在一项产前/产后发育研究中,给予母体他达拉非的剂量按AUC达到MRHD的10倍以上时,出生后幼仔的生存期有所降低。根据AUC在剂量超过MRHD的16倍时,发生了母体毒性的症状。存活的胎仔具有正常的发育和生殖表现(见【药理毒理】)。另一项剂量水平为60、200和1000mg/kg的大鼠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研究观察到,出生后幼仔的生存期降低。母体毒性的未见反应剂量(NOELNoObservedEffectLevel)为每日200mg/kg,而发育毒性的未见反应剂量为每日30mg |
|
| 成分 |
急性智齿冠周炎,局部牙槽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 |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ErectileDysfunction)。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的症状和体征。 |
|
| 药理作用 |
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作用。抗菌谱包括脆弱拟杆菌属和其他拟杆菌属、梭形杆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韦容球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其杀菌浓度稍高于抑菌浓度。甲硝唑的杀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品的硝基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从而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耐药菌往往缺乏硝基还原酶因而对甲硝唑耐药。人工牛黄具解热抗炎作用。 |
||
| 注意事项 |
1.致癌﹑致突变作用:动物试验或体外测定发现本品具致癌﹑致突变作用,但人体中尚未证实。2.使用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3.本品可干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三酰甘油﹑己糖激酶等的检验结果,使其测定值降至零。4.用药期间不应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因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干扰酒精的氧化过程,导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可出现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等。5.肝功能减退者本品代谢减慢,药物及其代谢物易在体内蓄积,应减量使用,并作血药浓度监测。6.本品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