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硝苯地平。 |
本品主要成份为:依折麦布 化学名称:1-(4-氟苯基)-3(R)-[3-(4-氟苯基)-3(S)-羟丙基]-4(S)-(4-羟苯基)-2-吖丁啶(氮杂环丁烷)酮 分子式:C24H21F2NO3 分子量:409.4 |
|
生产企业 |
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LekPharmaceuticalsd.d.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4020301 |
国药准字HJ2021005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 |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谷甾醇血症。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0~20mg,一日2次。极量,一次40mg,一日0.12g。 |
|
|
副作用 |
对硝苯地平过敏者禁用。 |
|
|
禁忌 |
|
|
|
成分 |
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 |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谷甾醇血症。 |
|
药理作用 |
1.肝脏:偶尔出现黄疸及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循环系统:偶尔出现胸部疼痛、头痛、脸红、眼花、心悸、血压下降、下肢浮肿等。3.过敏症:偶尔出现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4.消化系统:偶尔出现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症。5.口腔:可能出现牙龈肥厚。6.代谢异常:偶尔出现高血糖症状。 |
||
注意事项 |
1.中止服用钙拮抗剂时应逐渐减量,没有医生指示,不要中止服药。2.低血压患者慎用。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
当本品与他汀类或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时,请参考该他汀类药物或非诺贝特的使用说明书。肝酶在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的对照研究中,曾发现血清转氨酶持续性升高(≥3倍ULN)。因此,当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时,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测定,同时参照他汀类的产品说明书。IMPROVE-IT研究纳入18,14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接受依折麦布/辛伐他汀10/40mg/日(n=9067)或辛伐他汀40mg/日治疗(n=9077)。中位随访期为6.0年,转氨酶连续升高(≥3倍ULN)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治疗组中的发生率为2.5%,在辛伐他汀治疗组为2.3%。(参见【不良反应】。)骨骼肌在临床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或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应用本品未增加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和其它降脂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研究中,CPK>10倍ULN在应用本品的治疗组中发生率为0.2%,安慰剂组发生率为0.1%,本品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发生率为0.1%,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发生率为0.4%。本品上市后,已报告了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是否与药物相关尚不明确)。大多数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服用本品前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但单独使用本品及本品与已知增加横纹肌溶解症危险性的相关药物合用时,极罕见报告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所有患者在开始的治疗时,应被告知肌病发生的风险,并被告知要迅速报告任何不明原因的肌痛、触痛或无力。如果患者诊断出或怀疑为肌病时,应立即停用本品以及正在合用的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出现以上的症状以及CPK水平>10倍ULN时表明发生肌病。IMPROVE-IT研究纳入18,14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接受每日依折麦布/辛伐他汀10/40mg(n=9067)或辛伐他汀40mg(n=9077)治疗,中位随访6.0年期间,肌病发生率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治疗组中为0.2%,辛伐他汀治疗组为0.1%。肌病被定义为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或疼痛伴血清CK≥10倍ULN或连续两次检测CK≥5并且<10倍ULN。横纹肌溶解症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治疗组中的发生率为0.1%.辛伐他汀组为0.2%。横纹肌溶解定义为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或疼痛伴血清CK≥10倍ULN伴肾损伤表现,或连续两次CK≥5且<10倍ULN伴肾损伤表现,或CK≥10,000IU/L无肾损伤表现。(参见【不良反应】。)肝功能不全鉴于依折麦布长期应用对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尚未明确,故不推荐此类患者应用本品(参见【药代动力学】)。贝特类目前本品与除非诺贝特外其他贝特类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故不推荐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非诺贝特除外)。非诺贝特如怀疑服用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的患者有胆结石,提示应进行胆囊方面的检查,并应考虑应用其他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参见【不良反应】和非诺贝特的说明书)。环孢霉素使用环孢霉素期间应谨慎使用本品。对接受本品与环孢霉素联合治疗的病人,应监测环孢霉素浓度。抗凝剂如本品与华法令,其它香豆素类抗凝剂或氟茚二酮合用时,应适当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