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解痉止痛。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纳差(尤适用秋季腹泻及迁、慢性腹泻)。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地锦草、儿茶、乌梅、北山楂(炒焦)、茯苓、白芍、甘草。 | 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炒)、葛根、荆芥穗、紫苏叶、防风、蒲公英、黄芩、牛黄。 | |
| 生产企业 | 河南省百泉制药有限公司 |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10910054 | 国药准字Z11020577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解痉止痛。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纳差(尤适用秋季腹泻及迁、慢性腹泻)。 |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 |
| 用法用量 | 开水冲服,一日3~4次;一岁以内,一次1.5克~3克;一岁至三岁,一次3克~6克... | 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一次4克,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一次4克,一日3次;六岁至十四... | |
| 副作用 |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 |
| 禁忌 | 
 | 
 | |
| 成分 | 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解痉止痛。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纳差(尤适用秋季腹泻及迁、慢性腹泻)。 |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 |
| 药理作用 | |||
| 注意事项 | 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