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
北柴胡(醋炙)、白芍(醋炙)、当归(酒炙)、茜草、白术(麸炒)、茯苓、鳖甲(醋炙)、湘曲、党参、白茅根、枳实(麸炒)、青皮(麸炒)、砂仁、地龙(炒)、甘草。 |
|
生产企业 |
广东在田药业有限公司 |
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93660 |
国药准字Z1998008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疏肝健脾,化瘀通络。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具肝郁脾虚兼血瘀证候者,症见:疲乏纳差,胁痛腹胀,大便溏薄,胁下痞块,舌色淡或色暗有瘀点,脉弦缓或涩。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一个月,可连续使用3个疗程。 |
|
副作用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头晕、头痛、乏力、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全身抽搐、失眠、心悸、呼吸困难等。 |
尚不明确。 |
|
禁忌 |
|
|
|
成分 |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疏肝健脾,化瘀通络。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具肝郁脾虚兼血瘀证候者,症见:疲乏纳差,胁痛腹胀,大便溏薄,胁下痞块,舌色淡或色暗有瘀点,脉弦缓或涩。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非肝胆湿热证患者,如脾胃虚寒证等不宜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