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皮肤紫斑;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肿节风。 |
土茯苓、蒲公英、丹参、车前子、夏枯草、粉萆解、三七、杜仲、川芎。 |
|
| 生产企业 |
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 |
翔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1021029 |
国药准字Z20050264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皮肤紫斑;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清热除湿,化瘀散结。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瘀内结者,症见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肛门坠胀,低热起伏,身重肢倦,大便秘结或不爽,尿频急数痛。 |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2支,每日3-4次;小儿酌减;可连服一个月。 |
温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
|
| 副作用 |
服药后个别患者如有轻度恶心、嗜睡现象,继续服药后可自行消失。 |
|
|
| 禁忌 |
|
|
|
| 成分 |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皮肤紫斑;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清热除湿,化瘀散结。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瘀内结者,症见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肛门坠胀,低热起伏,身重肢倦,大便秘结或不爽,尿频急数痛。 |
|
| 药理作用 | |||
| 注意事项 |
|
尚不明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