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对头孢地尼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消化链球菌﹑丙酸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鲁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菌株所引起的感染,本品用于治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主要成份头孢地尼。 |
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粉尘螨滴剂1号:蛋白浓度1μg/ml;粉尘螨滴剂2号:蛋白浓度10μg/ml;粉尘螨滴剂3号:蛋白浓度100μg/ml;粉尘螨滴剂4号:蛋白浓度333μg/ml;粉尘螨滴剂5号:蛋白浓度1000μg/ml |
|
生产企业 |
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 |
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63306 |
国药准字S2006001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对头孢地尼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消化链球菌﹑丙酸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鲁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菌株所引起的感染,本品用于治疗: |
用于粉尘螨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脱敏治疗。粉尘螨滴剂“畅迪”是由粉尘螨的活性成分配制而成的脱敏治疗药物。该产品针对螨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通过舌下含服给药使患者反复接触,令患者产生特异性的阻断抗体和免疫耐受,从而使患 者对粉尘螨的过敏反应减少,是一种针对螨性过敏性疾病的病因治疗。本品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主要成分为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是国内首个具有国家标准的舌下脱敏治疗药物。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服用的常规剂量为一次1片(100mg),一日3次。剂量可以年龄、症状进行适量增减,或遵医嘱, |
滴于舌下,含1分钟后吞服,每日一次。用量:疗程:两年,疗程越长,疗效越好。注:每... |
|
副作用 |
对本品有休克史者禁用。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有过敏史者慎用。 |
详见药品说明书 |
|
禁忌 |
|
|
|
成分 |
本品对头孢地尼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消化链球菌﹑丙酸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鲁威登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菌株所引起的感染,本品用于治疗: |
用于粉尘螨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脱敏治疗。粉尘螨滴剂“畅迪”是由粉尘螨的活性成分配制而成的脱敏治疗药物。该产品针对螨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通过舌下含服给药使患者反复接触,令患者产生特异性的阻断抗体和免疫耐受,从而使患 者对粉尘螨的过敏反应减少,是一种针对螨性过敏性疾病的病因治疗。本品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主要成分为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是国内首个具有国家标准的舌下脱敏治疗药物。 |
|
药理作用 |
1.过敏反应:0.1%<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有荨麻疹、瘙痒、发热、水肿;发生率不详的不良反应:红斑。 2.血液系统:0.1%<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有嗜酸细胞增多;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3.消化系统:0.1%<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有腹泻、腹痛、胃部不适;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胸部烧灼感、食欲不振、便秘。 4.菌群失调症: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口腔炎;发生率不详的不良反应:口腔念球菌症。 5.维生素缺乏症:发生率不详的不良反应: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缺乏症(舌炎、口腔炎、食欲不振、神经炎)。 6.肾脏: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BUN升高。 7.其他: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发生率不详的不良反应:麻木。 |
||
注意事项 |
1.根据惯例,应在确定微生物对本品的敏感性后,本品的疗程应限于治疗患者所需的最短周期,以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2.建议避免与铁制剂合用。如果合用不能避免,应在服用本品3小时以后再使用铁制剂。 3.因有出现休克等过敏反应的可能,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4.下列患者应慎重使用: (1)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者。 (2)本人或亲属中有易发生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体质者。 (3)严重的肾功能障碍者:由于头孢地尼在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应根据肾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酌减剂量以及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建议剂量一日1次,一次100mg。 (4)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很好进食或非经口摄取营养者、高龄者、恶液质等患者(因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要进行严密临床观察)。 5.对临床检验值的影响: (1)除试纸法尿糖试验之外,在用Benedict试剂、Fehling试剂和Clinitest试验法进行尿糖检查时,可出现假阳性,要注意。 (2)可出现直接血清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要注意。 5.其它注意事项: (1)与添加铁的产品(如奶粉或肠营养剂)合用时,可能出现红色粪便。 (2)可能出现红色尿。 |
详见药品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