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主页

严匡华
  • 严匡华

  • 主任医师 血液科

擅长: 各种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的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包括一.红细胞疾病: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A)、恶性贫血(P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各种溶血性贫血(HA)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包括温抗体型AIHA(WAIHA)和冷凝集素病(CAD)及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如蚕豆病、丙酮酸激酶缺 ...详细
简介:

严匡华,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湖北省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中心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血液学硕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现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内科血液学博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可以说,有此等中美顶级医学教育背景者目前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

擅长各种血液病的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兼通成人和儿童血液病,精通西医和中医两套迥异的医学体系,医学知识广博而精专,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对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临床-科研-临床-科研经历过几个循环,摸爬滚打近三十年。除了西医“辨病”以外,能中医“辨证”、开中药处方,这在当今中国西医界并不多见。态度和蔼,视患者如亲人。自己行医的座右铭是“诊对病、治好病才是硬道理”;理想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大医精诚,厚德载物”。

曾在北京、天津多家著名“三甲”大医院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免费为全美疑难病症患者进行临床试验)闯荡二十年,如今潜心踏实地在湖北省中山医院创业。目前湖北省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中心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具备全中国领先的病房规模,已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综合诊治三大特色,病源除来自湖北省外,还有远自湖南、安徽、江西、河南、浙江、江苏、广东、新疆、北京、山西等全国各地的病友,获得了病患家属的一致好评。

在中国血液病学界有广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曾接受《保健时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现代健康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长江商报》、《武汉晨报》、《老年文汇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平面媒体和《武汉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等多家电视台的学术采访和报道,以及在电视台介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病知识。已发表各类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一种罕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分子亚型——p190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国内首次研究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在国内首次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抗白血病作用。荣获2项国家科技成果。参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3部:1.著名血液学专家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血液病学》(第2版);2.著名血液学专家郝玉书、王建祥、肖志坚主编的由上海科技出版社于2006出版的《白细胞疾病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第1版);3.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主编的由中华医学音像电子出版社于2002出版的《中国内科肿瘤学研究进展》(第1版)。主译《湖北省中山医院六十周年(1951-2011)院庆纪念画册》(中译英)。

学术任职和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核心期刊《白血病·淋巴瘤》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任总编)。第十二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审稿专家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现代医生》杂志审稿专家。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民革武汉市委员会科教文卫专门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探索根治恶性血液病的全新模式。

...详细

出诊医院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第一执业

  • 暂无号源

湖北医院列表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