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是肝癌和生殖細胞瘤腫瘤標誌物,也是目前最特異的腫瘤標誌物。一般出生時60000~120000μg/L,0~2個月25~1000μg/L,6個月20μg/L,成人<20μg/L,妊娠3個月18~113μg/L,妊娠4~6個月160~550μg/L,妊娠7~9個月100~400μg/L。
AFP主要由胚胎時期的肝臟和卵黃囊產生,胃腸道黏膜上皮也可產生少量。AFP在妊娠6周開始合成,12~14周達到高峯,以後逐漸下降,出生一年後血清AFP降至正常成人水平。
一般甲胎蛋白的正常參考區間:出生時60000~120000μg/L,0~2個月25~1000μg/L,6個月20μg/L,成人<20μg/L,妊娠3個月18~113μg/L,妊娠4~6個月160~550μg/L,妊娠7~9個月100~400μg/L。
甲胎蛋白(AFP)的測定具有以下臨牀意義:
1.AFP和肝癌: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水平明顯增高,如AFP超過500μg/L,意味着存在肝癌。腫瘤內的AFP濃度和肝癌的大小、生長速度、分期或惡性程度有關。AFP還用於治療監測和預後判斷,AFP增高還見於轉移性肝癌;手術後AFP大於200μg/L,意味着肝癌組織未完全切除或有轉移。
2.AFP和胚胎細胞腫瘤:AFP和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結合還用於胚胎細胞腫瘤分型和分期。其中精原細胞型腫瘤AFP正常,hCG升高;卵黃囊瘤AFP升高,絨毛膜上皮細胞癌的病人hCG升高,而畸胎瘤兩者均正常。AFP和hCG的濃度高低也和病情輕重、是否轉移有關。
3.AFP與良性肝病:在良性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中AFP也升高,一般來說,良性肝病患者AFP上升是暫時的,大多在2~3周後下降或處於波動狀態。
甲胎蛋白屬於胚胎抗原類腫瘤標誌物,目前血清AFP水平仍然是臨牀上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指標,若檢測出甲胎蛋白異常,建議及時做進一步檢查,及早進行治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