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血液科>> 正文

血小板偏高是什麼原因

發布於 33453次瀏覽

血小板偏高通常指血小板數量輕微升高,可能是季節變化、劇烈運動等生理性因素導致的升高;也可能是病理性升高,如急性溶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疾病,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檢查,在醫生指導下對因處理。

一、生理性升高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爲(100~300)×10^9/L。正常人血小板計數可有6%~10%的變動範圍,通常午後較清晨高,冬季較春季高,劇烈運動後和妊娠中、晚期升高,靜脈血的血小板數量較毛細血管血液高。以上屬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須緊張,通常可自行恢復正常。

二、病理性升高

1.急性溶血

輸入不符血型的血液或者吸入有害氣體等情況可導致急性溶血,由於血細胞被破壞,反射性引起造血細胞生成紅細胞,也促使血小板生成增多。可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等促進血液中血紅蛋白排出,同時注意維持血容量、鹼化尿液,防止腎衰竭。

2.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病因尚不明確,疾病可導致骨髓造血活躍,血小板增多,白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增加。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用羥基脲和干擾素等減少血小板生成,必要時可進行靜脈放血治療。

3.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此病病因不明確,誘發因素主要包括電離輻射、接觸染髮劑等。由於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擾,過度增殖的同時凋亡受到抑制。白細胞數升高,血紅蛋白下降,血小板增高。通常可用甲磺酸伊馬替尼等靶向治療藥物,也可使用干擾素和羥基脲治療。

最新問答

真紅病中藥有望治癒嗎

真紅病,又稱爲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目前,真紅病的治療主要依賴於藥物治療、放血治療和骨髓移植等方法。中藥治療真紅病的研究正在不斷發展,一些中藥成分被認爲具有調節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和降低血栓形成風險的作用。然而,要完全治癒真紅病,還需要更多的臨牀研究和科學證據來支持。雖然中藥治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目前還不能確定中藥能否完全治癒真紅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楊凌志 楊凌志 副主任醫師

輸血前如何檢查

輸血前檢查主要包括血型鑑定、交叉配血試驗、傳染病篩查、血紅蛋白測定和凝血功能檢查。血型鑑定是確定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的重要實驗,以避免發生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交叉配血試驗可以評估受血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與供血者紅細胞不相容的抗體。傳染病篩查則能確保輸血時不會傳播傳染病。血紅蛋白測定和凝血功能檢查則分別評估受血者的貧血程度和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楊凌志 楊凌志 副主任醫師

蠶豆病是母親遺傳的還是父親遺傳的

蠶豆病,又稱爲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酶缺陷病。這種病的遺傳方式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由於男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而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所以男性更容易表現出這種病的症狀。如果一個女性攜帶有這種基因,她可能不會表現出症狀,但她的兒子有50%的幾率患上這種病。因此,我們可以認爲蠶豆病主要是通過母親遺傳給兒子的。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父親沒有影響,因爲如果他是攜帶者,他的女兒可能會成爲無症狀的攜帶者。總的來說,蠶豆病的遺傳方式是複雜的,涉及到多種因素。

楊凌志 楊凌志 副主任醫師

肌紅蛋白偏低說明什麼

肌紅蛋白偏低通常意味着肌肉組織中的氧氣供應不足,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首先,它可能是由於貧血引起的,因爲肌紅蛋白是一種攜帶氧氣的蛋白質,當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減少時,肌紅蛋白的濃度也會降低。其次,肌紅蛋白偏低也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特別是缺乏鐵、維生素B12或葉酸等營養素。此外,某些疾病,如心臟病、肺部疾病或肌肉疾病,也可能影響肌紅蛋白的水平。因此,如果檢測到肌紅蛋白偏低,應該進一步檢查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楊凌志 楊凌志 副主任醫師

貧血會影響懷孕嗎

貧血是否會影響受孕,主要取決於貧血的嚴重程度。輕度貧血一般不會影響受孕,但重度貧血可能會影響受孕。因爲重度貧血可能會引起內分泌系統的紊亂,從而導致受孕困難。即使受孕成功,重度貧血也可能導致胎兒出現異常,如發育遲緩、缺血缺氧,甚至早產或流產。因此,出現嚴重貧血後應及時就醫,尋找貧血原因並進行鍼對性治療。

楊凌志 楊凌志 副主任醫師

熱門文章

權威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