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发病者均有松毛虫接触史,或是有被松毛虫接触过的物品的接触史。如果用松毛虫的毒毛、死松毛虫或死虫辗研的浆液或水浸液接触或涂擦家兔或小白鼠剃毛的皮肤,或将小白鼠或豚鼠放于有大量松毛虫的现场,或使其接触有松毛虫的柴草,都可使其产生类似的病变。我国已发现的松毛虫有40余种,其中以马尾松毛虫为多见。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以下三种推测:
1.中毒学说 即毒毛刺入人体皮肤后,由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毒血症。估计是由于毒素与结缔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引起关节周围组织反应。但将毒素注入动物皮下组织,却并不能使动物发病。
2.变态反应学说 许多研究者发现:所有患者均有与松毛虫或其污染过的物品的接触史,且发病早期能用抗过敏药物迅速控制症状,其X线表现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等也均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从而推断为变态反应。但动物实验尚难以支持此说。
3.感染学说 有的学者发现在本病患者病变关节或皮肤硬结内可以抽出脓性液体,并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且其X线片改变和病理变化都符合低毒性感染的特点,因而推断:在松毛虫毒素作用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受松毛虫或人体常带细菌的侵入,引起低毒性感染。但其他研究者所做的局部抽液培养并无细菌生长,X线片上也从未发现死骨,因此,此说亦难以成立。
以上推论虽都有一定根据,但都不能明确说明松毛虫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