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小儿直肠脱垂 起因

小儿直肠脱垂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病理性因素:

  这是在临床上为最多见的发病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肛是一种并发症或继发性疾病。

  (1)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吸收障碍:

  营养不良,患有内痔、直肠息肉、肿瘤长期隆出肠壁、年老体质虚弱、腰骶神经损伤,易使骨盆肌肉群与肛门括约肌衰退、松弛无力,失去对肛管、直肠的承托作用,直肠粘膜下层组织疏松,粘膜层与肌层失去粘连固定作用,造成直肠粘膜向下滑脱移位。

  2、发育不全因素:

  骶骨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儿或发育有缺陷的成年人,骶骨向前弯曲角度小,发育平直,直肠呈垂状走行,膀胱或子宫陷窝的位置较高,直肠后面失去了骶骨曲面的承托作用,增加腹内压时容易向下移位。

  (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

  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2)周围肌肉支持力弱:

  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3)黏膜松弛:

  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4)腹压增加:

  长期腹泻、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都可使腹内压经常增高,促使直肠向下脱出。

  二、发病机制:

  1、分类:

  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1)不完全性脱垂:

  仅有黏膜脱出。

  (2)完全性脱垂:

  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长期脱肛的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脱肛后易复位。偶然因腹内压突然增高使直肠脱垂者,如未能及时复位,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引起脱垂肠段绞窄性坏死。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精品推荐

相关省份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