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潜伏期不定,平均为4天,一般为数小时至3周,部分携菌者可潜伏数月甚至几年。临床上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型 起病急骤,病初表现体温升高,呈不规则热(39~41℃)、颌下淋巴结肿大。据临诊症状分为皮肤鼻疽、鼻腔鼻疽、肺鼻疽。
(1)皮肤鼻疽:并发部位在四肢、胸侧和腹下等处。出现急性蜂窝织炎,局部肿胀,继则坏死及溃破排出脓汁,形成边缘不整、喷火口状的溃疡,并覆有灰黄色的渗出物。皮肤附近淋巴结肿大,结节性脓肿可沿淋巴管附近组织蔓延,脓肿溃破后排出红色或灰白色脓液,难以愈合,可形成瘘管。
(2)鼻腔鼻疽:如致病菌侵入上呼吸道,可引起鼻腔鼻疽,出现蜂窝织炎,鼻腔粘膜上有小米粒至高梁粒大小结节,鼻腔、口腔黏膜溃疡及坏死,鼻中隔穿孔,腭和咽部亦有溃疡形成,可见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浆液、黏液性脓性分泌物。
(3)肺鼻疽:致病菌亦可侵犯下呼吸道,出现肺鼻疽,患者有胸痛、干咳,肺部可出现半浊音、浊音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急性发病患者还可出现全身不适、头痛、发冷、周身酸痛、食欲缺乏、呕吐、腹泻及脾肿大等。患者常极度衰竭,临床上酷似伤寒或播散性结核。如细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菌血症和脓毒血症引起循环衰竭而死亡。
2.慢性型 临床症状不明显,仅有低热或长期不规则发热、出汗及四肢、关节酸痛。皮肤症状与急性期相似。血液系统、关节、骨髓、肝、脾、肺、眼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可累及。病情发展缓慢,时好时发,携菌者可常年带菌。患者渐见赢瘦,呈恶病质状,自行痊愈,但常因逐渐衰竭或突然恶化而死亡。
鼻疽的临床表现较复杂,常不易诊断。可根据流行特点、与病马接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