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异尖线虫病 症状

异尖线虫病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20h,多数在12h内发病。肠异尖线虫病潜伏期较长,一般在吃鱼片后1~5天发病。

  异尖线虫病可分为胃异尖线虫病、肠异尖线虫病和胃肠外异尖线虫病三种。

  1.胃异尖线虫病 最常见、报告病例最多,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是由于再感染而引起的Arthus型过敏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痛、恶心和呕吐,通常在吃了受感染的鱼生后4~6h后发病。慢性型是为初次感染所致的局限性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顽固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和呕吐,可以持续几个星期甚至二年,常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幼虫寄生于胃体部和胃角部占85%以上,常引起胃部充盈缺损和粗大皱襞、胃体变形、胃黏膜轻度渗血及糜烂。胃镜检查、胃液检测可发现异尖线虫第三期幼虫。

  2.肠异尖线虫病 病变部位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和直肠等。多发生在食鱼生后1~5d。其表现为下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胀和低热,继而出现腹泻、柏油样黏液便,右下腹和脐周等处有压痛。通过症状诊断较困难,容易和胃溃疡、胃肿瘤、阑尾炎相混淆。在病变组织中发现本幼虫而确诊。有时可伴有荨麻疹等;可出现腹水,呈淡黄色透明血清样液体;白细胞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较少有;患者常因肠穿孔、腹膜炎或局限性肠坏死而手术。

  3.胃肠外异尖线虫病 异尖线虫幼虫在生食海鱼片时直接钻入咽喉部黏膜内,引起食管异尖线虫病,表现为喉咙发痒,恶心或咳嗽、咳痰,常可将幼虫从痰中咳出或呕出。用纤维内镜检查可在食管下段发现有白色虫体,用钳取出而症状缓解。异尖线幼虫还可移行至肝、胰、大网膜、肠系膜、卵巢、腹壁皮下,腹股沟或口腔黏膜等,引起腹膜炎、嗜酸性肉芽肿和皮下包块,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

  异尖线虫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有无吃生鱼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来进行确诊。在病变部位检出或发现病原虫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精品推荐

相关省份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