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对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可通过休息和适当的体位来治疗,即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将双上肢交叉抱于胸前并略抬双肩的体位,有利于使臂丛神经处于放松位,颈椎牵引对部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是在牵引体位时颈部肌肉放松,减轻了对臂丛神经的压力。
1、保守治疗:
1)口服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消炎痛等药物。
2)理疗:锁骨上窝采用透热疗法或碘离子透入。
3)肩带肌肉锻炼的体疗和颈部牵引等。
2、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解除对血管神经束的骨性剪刀样压迫,必须截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关压迫因素,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形并发症。
胸廓出口综合征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1)针灸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
可缓解肌痉挛,从而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达到止痛目的。但因颈椎病所致的前斜角肌发生病理性变化,应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
2)由于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症候
表现主要在肩颈部、上臂内侧、前臂和手尺侧,因此多与手足阳明经、手少阴经关系密切,并与手少阳经有关。选穴时,应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手少阴经腧穴。
2、推拿疗法:
1)准备手法患者坐位,
以右侧为例。按压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穴。
2)治疗方法:
①按压天鼎、缺盆穴。
②按压中府穴半分钟,起手时拇指向上压 。
③按压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
④术者立于患侧,面向前,以左手前臂自后绕患者腋下,前臂紧靠胸壁向上牵引1min。牵引结束时,术者左前臂在腋下旋前。
⑤按压极泉穴。
⑥术者立于患者后外侧,左手四指搭于患者肩上部,拇指顶于肱骨后侧。右手持患腕向前外侧呈45°拔伸,再后伸关节至最大限度,反复多次。继而持腕向前伸,以肩关节为中心,将上肢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数次,再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数次。然后再持腕用力向前外侧呈45°拉伸。拉伸时,左手四指在肱骨头前侧内缘,拇指在肩胛骨上缘,用力捏压,并随拉伸而滑动弹拨。伸拉4~5次。⑦术者两手掌在息肩前后侧旋转揉按。然后再撩揉上臂之内侧。
⑧术者左手托在肘后,右手持腕旋转肘关节4~5次。
⑨患肢伸直位,掌心向上。术者右手持腕,左手从患肘后侧插入,搭于患侧锁骨上,作伸直的杠杆作用,稍用力使肘关节伸直,持续约半分钟。然后再用左手托肘后侧,右手持腕旋转肘关节。
⑩术者两手持握患手掌两侧,掌心向下,进行牵引。在牵引下左右摇摆腕关节,并反复旋转。继而术者两拇指移至患手背侧并齐。并用力向上推耸一下,随即将两拇指横向交叉于手背上。向上横推捋按3~4次。再将每个手指捋按3次。最后,掌心向上,术者左手托于手背下,右手掌心朝下,顶住患指尖,使四指屈伸3~4次。
3)注意事项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但需注意以下几点:a.本病上述推拿治疗手法需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直至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缓解或消除;b.本病在急性期时,推拿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以缓解痉挛和神经、血管的压迫;c.可指导病人用健侧手对患侧前、中斜角肌处用按、摩、拿等手法自我按摩。
三、中医偏方
1、消肿散(经验方):
1)方药:
制乳香、制没药、木瓜各60g,栀子30g,大黄150g,公英60g,地鳖虫30g。
2)用法:
研末混合,用适量凡士林调盐煮成膏,外敷患侧缺盆穴处。
3)功效:
消肿逐瘀止痛。
4)主治:
气滞血瘀型痹痛,手指发青,青筋暴露者。
2、万录膏(《医宗金鉴》):
1)方药:
伸筋草、透骨草、丁香根、当归、血竭、没药、自然铜各30g,川芎24g,赤芍60g,红花30g,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苍术各15g,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川附子、半夏、石斛、萆薢、鹿茸各9g,麝香6g 。
2) 用法 :
除血竭、麝香、没药三味研细末另包外,其余先将香油10斤微火煨,浸3天,熬黑为度,去渣加黄丹5斤再熬,将至滴水成珠时离火,稍候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下入,搅匀取起,出火气。备用。
3)功效温通经络,
消瘀散毒,止痛。主治损伤后颈肩上肢麻木不仁,寒湿疼痛。
3、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前斜角肌综合征在急性期疼痛较重时可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以镇痛解痉。本法对受压迫的神经、血管机能的恢复也很有益处。
1)方药配制及操作如下:苏木12g,红花12g,豨莶草30g,透骨草30g,伸筋草60g。上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20min,滤出药液300ml。
2)治疗时将绒布置药液中浸透,敷于铅板衬垫上置颈部疼痛部位,连接电疗机正极;另一负极铅板衬垫置于同侧上肢疼痛、麻木部位或内关穴处。
3)电流量10~20mA,1次/d,连续治疗10~15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休息5天再做第2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