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小儿烧伤 治疗

小儿烧伤治疗?

小儿烧伤一般治疗

一、小儿烧伤西医治疗

  一)早期处理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注意有无合并伤。估算烧伤面积,判断烧伤深度。

  二)液体复苏

  1、小儿烧伤后出现休克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对患儿影响不大,多不需特殊处理。

  2、防治休克:采取及早进行输液、供氧、镇静止痛、保暖等综合治疗。

  3、补液方法: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对复苏的反应,各项休克恢复指标的变化,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调整补液的质量、速度。

  4、补液注意事项:

  1)周围小静脉穿刺插管建立可靠的输液通道,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感染。

  2)补液顺序:以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血中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为目的

  3)输液速度:根据尿量[应维持在1ml/(kg·h)]及各项化验指标调整,输入大量10%葡萄糖时应监测血糖变化,防止发生高血糖症。

  4)有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尿时,应适量增加尿量[2~2.5ml/(kg·h)]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功能。

  三)创面处理

  1、对于轻度烧伤,多在门诊进行创面处理、止痛、预防感染。必要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酌情给予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2、肢体、躯干等易于包扎部位:用紫草油或康复新液纱布贴敷后包扎。

  3、面颈、会阴部小面积浅二度烧伤:用紫草油、中药京万红、康复新液或络合碘液涂伤口。注意保持干净,防止受压抓搔。

  4、注意事项:

  1)小儿创面感染后,容易加深。但处理恰当,防治感染,创面愈合速度比成人快。

  2)小儿在气温较高时,若包扎面积太大,易发生高热,甚至抽搐,应多采用暴露疗法,并适当约束固定。当烧伤面积较小时,尤其在四肢,采用包扎疗法。

  3)植皮时,自体皮供皮的厚度不超过0.3mm。植皮区要妥善固定,给予约束。

  4)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使用面积不宜过广,避免引起药物吸收过多中毒,以及药物刺激正常皮肤引起皮炎、湿疹或糜烂,甚至引起脓皮症。

  5)创面在愈合过程中,防止患儿因皮肤瘙抓破伤口,造成感染或遗留疤痕。

  6)深度烧伤创面,应在病情稳定的状态下,尽可能采取早期切痂植皮术。

  7)小儿皮炎薄嫩,对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清创时要轻柔,有耐心,把创面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感染的防治

  1、小儿烧伤创面极易受到污染。

  2、一般采用预防性用药,可减少和控制广泛存在的金葡菌、大肠埃希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减少创面脓毒症的发生

  3、烧伤全身性感染多由创面引起,应根据创面和细菌种类选用有效药物,加强创面分泌物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4、注意:创面应定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有效抗生素。

  5、药物: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抗毒素血清预防破伤风。应用诺氟沙星(氟哌酸)、磺胺米隆控制金葡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五)镇静止痛

  1、作用:减轻疼痛,稳定情绪

  2、适用于:

  1)烧伤早期:同时可减轻伤后的应激反应。

  2)每次大的换药前

  3、注意事项:在休克期或并发菌血症时应在诊断明确后方可给予药物镇静,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六)康复治疗

 深度烧伤在创面愈合后,应注重后遗症的预防。

  1)创面愈合前:预防瘢痕挛,应保持以下体位:颈部后伸,肘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背屈90°,肩关节、髋关节外展90°,手腕关节背屈20°,掌指关节屈曲15°~20°,指间关节伸直位,拇指外展微屈与食指间隙要够大。除此之外,可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配合功能活动。

  2)创面愈合后:主要是预防和改善瘢痕增生和瘢痕挛缩。局部压力包扎:原理: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限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纤维和胶原形成,减少增生性瘢痕。要求:压力均匀,一般25mmHg,并且压力大小应适时调整。治疗须持续0.5~1年,直到待瘢痕组织变为柔软平整、充血消退、痒感消失。

  3)采用外用药物:可预防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缓解痒。药物:涂曲安奈德(去炎松)霜剂、瘢痕贴等,或局部注射康宁克通

  4)整形外科手术、皮肤扩张技术:改善局部功能,恢复外观。

  七)营养支持

  1、烧伤患儿由于代谢增强,消耗加剧,处于超高代谢状态,须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B,维生素C、A和微量元素锌,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并能保持胃肠道生理功能。

  2、大面积烧伤的患儿,无法经肠胃道供给营养,可采用周围静脉输入的方法加以补充。需多次手术治疗的患儿,可用中心静脉营养疗法。

小儿烧伤辨证论治

  二、中医偏方

  1、儿茶方

【处方组成】儿茶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冰片30一50克、80%酒精1000毫升。先将儿茶研成粉,然后与另3味药一起浸泡于酒精中2一3天,过滤,装瓶,密封备用。试用前先清洗创面,外涂1%达克罗宁液(总量不超过1克)止痛,2一3分钟后喷洒或搽本方,早期每隔2一4小时喷涂药液1次,并用烧灯或电吹风将创面烤干促使药痂形成。待成痂牢固后,每日喷液1~2次即可。若痂下有感染或积液,需清理引流,反复涂药定痂。

  2、烫伤油

【处方组成】干地黄120克、红花120克、当归120克、麦门冬120克、陈皮120克、甘草120克、地榆120克、冰片120克、朱砂12克、虎杖500克、菜油或花生油5000毫升。以上诸药除冰片、朱砂研细末外,其他药物均放入油内浸泡24小时,然后用文火煎熬至麦门冬变为褐黑色为度,滤去药渣,待油温降至60℃再投入冰片、朱砂末搅匀,油凉后装瓶消毒备用。

  3、白黑油

【功能主治】方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润肤;主治烫伤初期,皮肤未破、未化脓者。方功能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主治皮肉腐烂、已化脓者,对久不愈合的创面有加速愈合的作用。

  3、地榆烫伤方

【处方组成】儿茶100克、白芨100克、白蔹100克、白芷100克、黄芩100克、血竭60克、地榆300克、冰片40克。制法:将上8味药研极细末过筛,取麻油500克、凡士林5克,捣拌均匀,然后摊在纱布上约O.5毫米厚,放在带盖珐琅盘内,经低压消毒(有效期2周)。使用前必须先清除创面分泌物,后按创面大小剪好带药纱布,单层乎贴于创面,污染创面先用0.9%生理盐水湿敷1-2分钟待创面无分泌物再用“本药膏”纱布。每日换药1次。

  4、虎杖液

【处方组成】虎杖30公斤、黄柏1.5公斤、黄芪1.5公斤、冰片1.5公斤。将冰片单研,其余药连续煎熬3次,每次煎2-3小时,然后过滤去渣,浓缩到3万毫升左右,加入冰片,玻璃瓶灌装,高压消毒,用时将药液直接涂于创面即可,每隔半小时涂1次。(注:本方剂量为一大料量,如需小料配制可按比例酌减。)

  5、烧烫伤散

【处方组成】黄连5克、山栀5克、苦参5克、天仙子200克、生石膏5克,上药研末备用,用时以3%茶叶洗液调匀外敷。

  6、桉黄煎剂

【处方组成】大桉叶2000克,黄芩1000克、薄荷500克(后下)、白芨100克。将上药洗净,适当捣碎,加水4000毫升,放置锅内煮沸至300毫升,取其液用4-6层纱布过滤2次,加适当的防腐剂,瓶装备用。使用时将本方再煮沸1次,清除掉创面污物,用盐水冲洗,千分之二新洁尔灭液消毒,水疱抽液,但尽量保持皮肤完整,用2-4层无菌纱布浸上药液复盖创面,外面再用无菌纱布复盖包扎,每天换药1次,如果创面有感染时,可每天更换敷料2次。

  7、酸枣树皮煎

【处方组成】酸枣树内皮层每1-2克加水5000毫升,煎熬4-5小时,过滤去渣,再浓缩成500毫升,灭菌密封。使用时只需将疮面清洗消毒吹干后,涂药1-2次即可。

  8、乳没水蜜膏

【处方组成】乳香20克、没药20克、冰片1克、生蜂蜜150毫升,调成糊状,涂敷于受伤部位。每日1次。烧烫伤有水疱者,宜将水疱刺破一小孔排完水后,再搽涂。

  9、复生烧伤膏

【处方组成】男性头发15克(清水洗净、晾干,备用),豆油100克(即大豆榨出的油)、氧化锌硼酸软膏150克(氧化锌与硼酸之比为0.5:9.5)。

  将豆油盛于小铁锅内,文火加热烧开,以轻度冒烟为宜,再将头发分次加入豆油中(不要1次加入多量,以防难溶),待其基本溶解后,用3层纱布过滤,除去残渣,得黑褐色油溶液,趁热迅速加入氧化锌硼酸软膏中,充分搅匀,冷后贮存备用。应用时将伤面消毒或清创后,再将本药膏均匀地涂在无菌纱布上,敷于伤面,绷带固定,2至3天换药1次。

  10虎榆烫伤

【处方组成】地榆40克、大黄40克、虎仗40克、黄连20克、白蔹20克、海螵蛸20克、炉甘石20克、没药15克、冰片4克,诸药共研细末,过筛,取麻油适量,将药末调成稀糊状,装瓶备用。使用时,将油膏涂于烫伤部位,每日用药2-4次。用本药膏外敷时,若创面不清洁,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如有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抽吸尽,然后将油膏涂敷于烫伤创面。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精品推荐

相关省份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