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多囊肾
- 成人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几乎都是双侧性的(占总病例数的95%)。尽管文献中曾报道过婴儿患成人多囊肾,但此病发生在婴儿不同于成人。婴儿型多囊肾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预防存活期短,而成人多囊肾通常40岁前不出现症状,肝脏、脾脏、胰腺也可见到相同形态的多发囊肿。多囊肾体积比正常肾大,其表面满布大小不等的囊肿。
-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 syndrome, TINU)是一种新发现的累及肾和眼的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肾脏表现为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部主要表现为双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
-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而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是由细菌(极少数为真菌、病毒、原虫等)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肾盂肾炎多次发作或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达6个月以上,又有肾盂肾盏变形、缩窄,两肾大小不等,外形凹凸不平或肾小管功能持续减退者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病程不明确而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仍有肾功能减退者亦可诊为慢性。有学者报道181例慢性肾盂肾炎,仅11%有急性病史。
- 指甲-髌骨综合征
- 指(趾)甲-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或遗传性骨-指(趾)甲营养不良症(hereditary osteo-onychodysplasi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髌骨发育不良或缺失、指(趾)甲营养障碍、肘发育不良、髂骨角和肾功能衰竭。
- 老年人尿崩症
-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多数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一部分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反应减低的肾性尿崩症,也有一部分是水摄入过度引起的尿崩,也称作原发性烦渴。
- 子痰
- 子痰是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其特点是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中医文献称之为“穿囊漏”。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因肝肾亏损,脉络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子;或阴虚内热,相火偏旺,灼津为痰,阻于经络,痰瘀互结而成。浊痰日久,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成脓。若脓水淋漓,病久不愈,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气血两亏之候。子痰是发生于附皋部,属于疮痨性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称肾漏、穿囊漏。其特点是患病的附睾有慢性肿块,最后化脓破溃,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
- 肝源性肾损害
- 肝源性肾损害主要包括 ① 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肾小球肾炎;② 肝硬化时体内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紊乱产生的以IgA肾病为主的肾小球肾炎;③ 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肾脏低灌注引起的功能性急性肾衰,即肝肾综合征。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 Gasser(1955)首先报道5例儿童发生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等综合表现。以后对这种具有三联综合征者称为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也有人称其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典型的HUS系一种伴有红细胞形态异常、临床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
- 家族性出血性肾炎...
- 家族性出血性肾炎(即Alport综合征,A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Samuelson 1874年及Dickinson 1875年首先初步报道,文献中它被称为遗传性肾炎、遗传性进行性肾炎、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肾炎、遗传性慢性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神经性耳聋、眼疾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 小儿单纯性血尿
- 凡尿中的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而无明确的全身性和泌尿系疾病及其症状(如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者,为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血尿是一症状性诊断,须在除外各种能引起血尿的疾患后,仅有病因尚不能明确的无症状、孤立性血尿(不伴蛋白尿)者,为“单纯性血尿”。在1979年我国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拟订的肾脏病分类草案中称为“无症状血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1981年又修订为“单纯性血尿”。此名称与国际上所谓的“孤立性血尿”(isolated hematuria)含义相似。
- 单纯型尿路感染
- 单纯型尿路感染一般无生理或解剖异常,也无泌尿道手术和插管史,女性常见,多由大肠埃希杆菌从肛门或皮肤进入尿道、阴道繁殖并传播,感染上行至肾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性生活则更有利病原体的上行感染。
- 溶血尿毒综合征
- 溶血尿毒综合征(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国内报道仅数十例,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症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曾在阿根延、北美、南美洲有过小流行。本病尚无特殊疗法,死亡率曾高达77%,近年来由于综合疗法特别是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病死率已下降至4.5%。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又称艾滋病,是AIDS的译音,全名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ey syndrome,意思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是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条件性致病感染和恶性肿瘤,且常伴有肾脏并发症,根据肾活检或尸体解剖结果发现为20%~30%。
- 肾淀粉样变性
- 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是一种不同病因所致的淀粉样蛋白纤维以不可溶的形式在细胞外沉积,导致多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脏引起的肾病变称肾淀粉样变性(renal amyloidosis)。肾病综合征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