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为真性白细胞尿
假性白细胞尿是由于女性白带或其他化脓性疾病(如阴道炎,肛瘘、会阴部脓肿或疖肿等)的脓性分泌物污染尿液或留尿标本不规范造成,应注意留取标本前清洁外阴,留取中段尿。导尿或膀胱穿刺留取标本可避免假阳性。
判断白细胞尿的病变部位及性质
通过病史及查体先除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病变,这些病变除能引起白细胞尿外,还有各自特点,如肾周围炎症或脓肿可有全身感染中毒表现,伴明显腰痛,腰肌紧张,影像学发现肾周脓肿影。
若无邻近器官病变则应考虑泌尿系统本身疾病所致,其中多数为泌尿系感染。病史、查体、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区分上、下尿路感染,进一步明确是特异性感染还是非特异性感染。
对于无尿路刺激症状、病原学阴性的白细胞尿,应考虑肾小球肾炎活动期、间质性肾炎的可能。尿白细胞分类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
菌尿:通常情况下,尿液是无菌的,但是尿道口周围及尿道的下1/3是有菌的。因此,从人体排出的尿液可以沾染上一部分细菌。但是,清洁中段尿的含菌量不应超过105/毫升。如果连续两次化验含菌量大于或等于105/毫升,且为同一菌种,又没有尿路感染(尿频、尿急或下腹不适等)症状,就可诊断为真性菌尿,又称为无症状性菌尿。
管型尿:管型是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尿液中的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H糖蛋白。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蛋白质在肾小管腔内凝聚、沉淀,形成管型。
混浊尿:即尿液不透明。正常新排出的尿液多为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新鲜尿液发生混浊,可见于:①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可有淡红色的尿酸盐析出,此种沉淀加热或加碱时皆可溶解。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浓缩的碱性或中性尿排出体外,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沉淀遇酸还可生气泡。③脓尿或菌尿:如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及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刚排出则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混浊皆不退。
首先我们要知道肾脏是人体控制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一旦肾脏受感染,人体的新陈代谢便不顺利,日常积聚的多余水分和蛋白质将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这些毒素称为“尿毒”,中尿毒可以使人死亡。
肾病分两种
肾病,是各种发生在肾脏的疾病的统称,一般可分为“内科肾病”和“外科肾病”两种。内科肾病主要指肾组织过敏性发炎,最常见的有肾小球发炎,还有药物中毒的肾病;另外肾病有肾结石、肾肿瘤、先天性肾盂闭塞以及多囊(多泡)肾病等。
各种肾病有不同的感染途径,如肾结石则属于新陈代谢物,人体出汗太多而饮水又太少,便会造成尿酸沉淀积石。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人必须及早看医生,免致恶化成肾病。
肾病的病征可以从小便情况看出。肾病病人的尿液比起一般健康人的尿,颜色特别深,小便时会刺痛或带血带沙石。除此之外,小便的次数太多或太少也可能是肾病的病征。
除了小便有变化外,肾病病人也可能会感到腰部肌肉及最底一条肋骨疼痛,面部和脚部浮肿、皮肤痕痒、呕吐及容易疲倦。此外,肾脏有毛病也会影响荷尔蒙分泌,构成高血压。红血球也会因肾病而制造量不足,造成贫血,患者会感到很疲倦。
肾病可预防
肾病虽可怕,但仍有预防方法,减低肾病的发生率:
(1)多喝水
一天至少要喝二至三公升的白开水,因为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冲淡体内及肾脏堆积的毒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2)摄取低盐食物
盐分会使血液浓缩,进而加重肾脏的运作功能。
(3)勿随意服用止痛药物
根据研究显示,不少肾脏病患者有肾病问题,主要是肾内留有止痛药所导致。
(4)多运动
控制血压、体重和血糖,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疾病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在患病因素中,“吃”尤为重要,即“病从口入”。不仅吃了不卫生的食品会生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疾病。以下是防治肾结石的饮食建议,希望能助肾结石患者解开结石这个“结”。
▲多饮白开水
如每天能增加50%的尿量,就可使肾结石发病率下降86%。清晨起来一杯水、晚上睡前一杯水、日间也要均匀地多喝水。若天热出汗多时,还要适当再增加喝白开水的量,普通人要使排尿量保持在一日(24小时)内有2000毫升左右,肾结石患者最好使每日(24小时)的排尿量保持在3000毫升左右。
▲合理补钙,尤其是通过饮食补钙
因为肾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一些肾结石患者便谈“钙”色变。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肾结石患者合理地补钙,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能够减少肾结石的形成。为什么肾结石患者要补钙?目前医学界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解释:第一,钙能与胃肠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草酸被肠胃吸收和经肾脏排出体外的几率,因此也就减少了结石形成的几率。第二,日本学者提出“酸碱平衡学说”,即血液和组织中的PH值小于7,呈酸性时,结石容易形成;PH值大于7,呈碱性时,结石容易被抑制。而钙影响着酸碱平衡,缺钙时血液偏酸性,易形成结石;合理补钙,血液偏碱性,这样反而不利于结石形成。
肾结石患者平时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食物性钙不但吸收率高而且结构疏松,不易形成结晶。但是要防止钙制剂及维生素D的过量服用。这是因为,过量服用钙制剂易引发高钙尿症而导致肾结石。
▲鱼肝油不宜多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与尿液中的钙增加时(尤其是骤然增加时)最容易形成肾结石,而使血钙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体内维生素D的增加,鱼肝油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
▲少吃糖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错误地认为肾结石的祸根是钙,实际上,真正的元凶是糖。摄取较高糖分会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研究表明,高糖食品的摄入可以使得年轻女性患肾结石的机会增加30%。
▲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含草酸高的食物有番茄、菠菜、芹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过高的草酸摄入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少吃豆制品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经研究认为,豆类食物中的草酸能与肾脏中的钙融合形成结石。
▲睡前不宜喝牛奶
一般保健专家、医生都主张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喝杯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色氨酸,有助于睡眠。但由于饮牛奶后的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期,此时人处于睡眠状态,在尿液浓缩的情况下钙通过肾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易形成结石。因此,患肾结石者如饮牛奶,最好在白天或睡前4~5小时饮用。
▲多吃黑木耳
据有关资料报道,黑木耳有化石和排石作用,黑木耳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结石剥脱分化溶解,最后排出体外。
▲少喝啤酒
有些结石患者错误地认为啤酒能利尿,多喝啤酒能防结石、排结石,其实不然。啤酒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钙和乌苷酸,这两种物质均可形成尿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