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 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白内障术前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估计。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术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日臻完善,使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目前手术中一方面尽量控制术后产生的散光,另一方面在手术中矫正术前的散光。手术中尽量使用粘弹性物质以减少内皮和其他组织的损伤。手术适应症的扩大,如独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均可植入人工晶体。囊膜技术、晶体核及皮质处理技术得到发展,新型人工晶体设计、大小及表面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黄色人工晶体问世,企图改善一般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眩目及视色野的症状。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越来越普及,激光乳化也将应用于临床,注入式人工晶体的研究开发,必将使白内障手术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晶状体蛋白逸出:晶状体蛋白逸出是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前期症状。
晶状体移位: 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晶状体青光眼斑:晶状体青光眼斑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之一。
一.注意精神调摄:遇事泰然处之,心胸应宽广,保持情绪舒畅,要制怒。培养对养花、养鸟、养金鱼的兴趣来陶冶情操,多与年轻人交谈,能分散对不愉快事情的注意力,激起旺盛的生活热情,能起到阻止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二.加强用眼卫生,平时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洁手帕、毛巾擦眼、洗眼。用眼过度后应适当放松,久坐工作者应间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15分钟,举目远眺,或做眼保健操。要有充足的睡眠,及时恢复疲劳。 三.积极防治慢性病,包括眼部的疾患及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最易并发白内障,要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四.饮食宜含丰富的蛋白质、钙、微量元素,多食含维生素A、B、C、D的食物。平时多食鱼类,能保持正常的视力,阻缓病情的进展。 五.吸烟易患白内障已被实践所证实,应及早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