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中心医院

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详细介绍

简介:

  医院的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土默特右旗医院,1946年更名为朝阳卫生院,解放后更名为朝阳县卫生院,1959年改建为朝阳市医院,1964年朝阳市改为行政专区,更名为朝阳专区人民医院,1970年更名为朝阳市人民医院,1974年更名为朝阳地区人民医院,1984年更名为朝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993年更名为朝阳市中心医院,1997年晋升为朝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在辽宁省40家三级甲等医院运行与管理综合排名第10名。中心医院是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朝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朝阳市急救中心、牙病防治中心、性病防治中心、产前筛查诊断中心、乳腺癌筛查中心、唯一一家具有心血管介入治疗资质的医院。同时也是中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省内唯一的成人教育教学基地、辽宁医学院教学医院、承德医学院教学基地及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

  医院人员编制数1227,全院共有在职职工1754人,其中正高职称95人,副高职称150人,中级职称461,硕士研究生学历174人,中国医科大学特聘教授8人,承德医学院硕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医院占地面积46000㎡,建筑面积115000㎡。编制床位1408张,固定资产总额达3.34亿元。医院设行政科室25个,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21个。循环内科、普外科等19个临床医技科室被评为市一级重点专科。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的关键,也是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医院的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实验环境相对简陋,但是医院每年都能顺利开展近50项新技术、新项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脑血管瘤栓塞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细胞分离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我市空白。 2007年,我院的医疗技术实现重大飞跃——成功开展了心脏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目前已完成冠脉搭桥、瓣膜置换、先心病修补等手术。CCU和ICU病房,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导管室在省内验收评比中名列全省前6位。医院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2013年发表论文111篇,其中国家级102篇,省级9篇;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科研数占朝阳市卫生系统70余所医疗卫生机构获奖科研总数的50%。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医院以“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为契机,狠抓管理,致力于完善管理机制,深化内部改革。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安装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相继引入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漏费控制系统、门诊叫号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门急诊留观系统、检查危急值报告系统、体检软件、电子病历归档系统、PACS系统等,实现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从提高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树立规范诊疗意识入手,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18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全程质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达到全部病房。进一步探索科学、规范管理模式,确保医疗质量持续、稳步提高;从转变医务人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制定了系统的医德医风管理措施,医院行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我院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在认真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全面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治任务,在汶川地震、奥运安保、三聚氰胺事件、甲流防控等等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中心医院始终冲在第一线并圆满完成各种突发性事件。在下乡义诊、扶贫等工作上,医院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朝阳市内率先启动“千名医师下乡”活动;定期进入社区、乡镇义诊,送医送药;帮助对口支援的扶贫点买树苗、打井等,帮助村民改善生活。由于我市贫困人口多,医院每年承担无主患者和欠费患者的医疗生活费用在几十万元。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采取了多项的让利措施,医院虽是三级甲等医院但考虑到朝阳市实际情况并未按三甲标准收费,如床位费、诊疗费、检查费、药费等收费标准均低于省物价厅规定的标准,同时实行定期的药品调价、单病种限价等措施。

  医院的多方努力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省警民共建先进单位,连续9年被授予省卫生厅“诚信服务杯标兵”单位,先后被授予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一劳动奖状”和“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还是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百姓的高度信任。医院门诊量逐年递增,住院患者日益增多,2013年医院门(急)诊量94.12万人次,健康体检1.4万人次,住院治疗32905人次,手术11391例,总收入达4.8亿元,医院社会综合满意度97%。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辽宁科室数据

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