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结果:
1.红细胞大小改变:
a.小红细胞改变:直径10μm,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红细胞形态改变:
(1)球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地中海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也可见到。
(4)口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IC,乙醇中毒。
(5)镰状红细胞:主要见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6)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各种原因的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DIC时均可出现。
3.红细胞内部结构的改变:
(1)低色素性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2)嗜多色性红细胞:表示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如末梢血中大量出现,说明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急性大出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常见于工业中毒,铅中毒。
(4)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在红细胞中出现紫红色小体,一个或多个,可能为核的剩余物,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5)卡博环:为胞浆中脂蛋白变形所形成,扭曲成紫红色,8字形,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6)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末梢血涂片中出现此种细胞是一种病理现象。见于增生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部位癌肿转移到骨髓。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贫血,溶血症状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