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 部位
- 字母
- 角质增厚
- 一个代谢全正常的肌肤角质层,约有10到15层,最上层的会不断脱落,让出空间给下面新生向上推进的细胞。而角质层的细胞虽已是死细胞,但却是保护肌肤的重要屏障,可以防止外来细菌直接侵袭,以及皮肤水分散失。一个新陈代谢正常的肌肤是不需要靠外力来去除角质,因为到了一定时间,最外层的细胞就会自动脱落。细胞由活到死的代谢时间一般人约为14到28天,年纪越大,代谢所需时间越长,可以到达35天甚至更久。 但现代人因接触的外在环境条件变差,饮食不均衡、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抽烟、喝酒、情绪等因素影响,常会使得代谢速度减缓
- 胰腺内钙化
- 胰腺钙化是指胰腺内有点状的高密度组织. 慢性胰腺炎系指胰腺泡和胰岛组织萎缩、胰腺实质广泛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常伴有钙化及假性囊肿形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胰腺功能不全的症候。CT胰腺内钙化,证实有胰石。
- 剧痛
- 由于剧烈的刺激,致使痛觉神经受到刺激传达到大脑,从而感到疼痛。表示疼痛程度非常深。是疼痛的一类,剧痛疼痛难忍,痛反应强烈。
- 鞘膜积水
- 鞘膜积水是指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量液体(2~3ml),供滑润、保护睾丸用。如果液体过多即为鞘膜积水。而鞘膜积液的概念应包括鞘膜积水、鞘膜积血、鞘膜积脓和鞘膜乳糜肿。
- 牙槽突型
- 牙槽突型病变从牙槽突开始破坏骨质,严重者牙齿完全埋没于软组织中,牙齿松动、脱落,牙龈出血等呈现‘漂浮’征。有的骨质破坏广泛,边缘模糊不清,类似恶性肿瘤的改变。
- 失血过多
- 表示身体流失大量血的情况的症状。
- 黏膜损害
- 黏膜损害系发生于口腔、舌外阴和肛门部膜及眼结合膜等部位的损害,可与皮肤疾患及全身疾患伴发或独立存在,口腔部膜疾病范围广泛,实际上已涉及到口腔科、皮肤性病科、耳鼻喉科、内科等多种学科。本节从皮肤科角度概括阐述和鉴别口腔效膜疾病。外阴部既是性传播疾患的常见好发部位,也是一些皮肤病的易发处,随着性传播疾病的不断增加外阴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 脾栓塞
- 脾静脉内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受外源性压迫而致管腔的部分或完全阻塞。脾静脉栓塞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密切,约有45%~65%的胰腺炎可引起发病。约21%~35%则常见于肿瘤的压迫。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本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3大特征是:好的肝脏、坏的脾静脉和破裂的胃底曲张静脉。本病好发于中年人(尤其45~50岁)、男性居多。
- 瘀血斑
- 瘀血斑是指皮肤表面直径10毫米(mm)以上的紅色或紫色血斑。
- 脐尿管残余
- 脐尿管是胚胎早期形成的脐与膀胱相连的管状细带,在随后的胚胎期以及婴儿期逐渐闭合成纤维条索,失去作为排泄管道的作用并逐渐消失。但在约20%~30%成人中,详细的体格检查可发现皮下连接于膀胱的条索状或管状物(称为脐中韧带)。脐尿管属于腹膜外结构,通常成人脐尿管长3~10cm,直径8~10mm,顶部直径约2mm。脐尿管残留通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在婴儿仍有2/30万的发病率,在成人约为1/5000;发病率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具体的临床表现与脐尿管残留的畸形类型有关。
- 安静腹
-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这种分类法固然可以说明其病理状况,但胰腺炎的病情发展不是静止的,随着胰管的梗阻程度,以及胰腺间质血管(动、静脉及淋巴管)的改变.听诊:肠音多减弱,当出现肠麻痹时,可呈“安静腹”。其病理变化是在动态发展着。因此,以急性轻型胰腺炎和重型胰腺炎分类的方法,较适合于临床的应
- 溃疡外观呈火山口...
- 多发生于肿瘤表面,有明显溃疡形成,外观似火山口状,中央有坏死。癌常以浸润性生长为主,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发生在皮肤、粘膜表面的癌外观上常呈息肉状,蕈伞状或菜花状,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发生在器官内的常为不规则的结节状,呈树根状或蟹足状向周围组织浸润。发生表面浸润性溃疡,即形成火山口状。
- 挖鼻孔
- 鼻子是人体呼吸道的门户。①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泌粘性液体,加温寒冷空气,湿润干燥空气。②鼻毛纵横交错,如保护屏障,过滤吸入空气重的灰尘杂质。鼻子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呼吸道健康。 挖鼻孔这种讨厌却又无可避免的习惯,四分之一青少年每天平均进行4次。科学家亦曾试图究它的目的何在,却徒劳无功。有解释认为,挖鼻孔会强化免疫系统。不良挖鼻孔习惯往往导致萎缩性鼻炎。由于鼻粘膜萎缩、分泌物减少,鼻腔的防御能力下降或丧失,导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鼻窦炎,甚至容易继发肺内感染等疾病。
- 甲下出血
-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甲板下出血,多有外伤史。
- 角质层过度增厚
- 角质层异常增厚,为角化过度的一种解释,另外还有一种解释是,皮肤或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过度角化,角质层发炎增厚的一种病理变化。虽然角化过度可发生于任何动物的任何部位,但常被看作是牛特别是犊牛的临床症状。常因接触或摄入某种化学物质而致,亦可由病毒引起。犊牛角化过度时,躯干上三分之二及颈侧皮肤增厚、有皱褶,特别是颌骨角部和颈部发干、变灰、脱毛发皱,同时口腔、舌、食道、胃。可见于皮松解角化过度性鱼鳞病。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