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 部位
- 字母
- 压榨样绞痛
- 压榨样绞痛见于胸痹心痛的重症型。
- 运动气喘
- 典型的运动气喘通常在运动后五到廿分钟内发作,症状包括了咳嗽、哮喘音、胸闷甚至是胸痛。其他症状如突然发生的呼吸急促更是在运动后五到十分钟便可能出现。
- 心排血量减少
- 心排出量(CO)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总血量,又称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在安静的状态下,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约为125ml,收缩末期容积约为55ml,二者差值即搏出量,为70ml。可见,心室在每次射血时,并未将心室内充盈的血液全部射出。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数称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减少可导致休克。
- 异位性心动过速
-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短阵或持续发作的快速而基本规则的异位心律,其发作与终止大多突然,过去曾被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tachycardia)。发作时心率一般160~220次/min,但也有慢至130次/min或快达300次/min的。每次发作可持续不及1秒或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部分可呈反复发作,发作间隙长短不一。 起源于希司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大多不增宽;而起源于希司束分支以下部位的心动过速则称为室性心动过
- 心排血量增多
- 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 痰火上壅清窍
- 痰火是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所谓“窠囊之痰”。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是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痰火扰心是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痰火上扰心神。是心悸的一种。
- 鸡鸣样回声
- 鸡鸣样回声,病原菌在呼吸道内大量生长繁殖,使气管、支气管发生炎症,产生分泌物,有炎症时,呼吸道粘膜的纤毛失去了清除异物的作用,其分泌物逐渐堆积,当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道就阻塞了;导致剧烈的咳嗽,痉咳只有气体的冲出,没有吸气的机会,导致缺氧,缺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反射性吸气,此时空气经过痉挛的声门时,声门不能完全开放,这样吸气时通过狭窄的声门就产生出一种鸡鸣样的回声。主要表现为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即鸡鸣声。
- 强迫俯卧位
- 强迫俯卧位:为了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采取俯卧方式。
- 肺纹理减少
- 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凡组成肺纹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均变导致肺改变,肺纹稀少多由于肺容积过度膨胀如肺气肿等,先天性心脏病肺少血时肺纹也稀少。肺纹理减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肺血管的减少、变细,即所谓“肺缺血征”。
-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
-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tidromic A-V reentrant tachycardia, AAVRT) 简称逆传折返性心动过速 又称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的发生率仅次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约占全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0%。
- 妊娠期胸痛
- 妊娠期胸痛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是妊娠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妊娠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国内报道甚少。这类心肌梗死不同于其他种类的心肌梗死,因为它不仅危及孕妇的生命,同时还给胎儿造成威胁。
- 溃疡龛影
- 溃疡龛影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肠溃疡( gastric ulcer, duodenal ulcer )是常见疾病,好发于20-50岁。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约为胃溃疡的五倍。多见于小弯,其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底部平整或稍不平。
- 肋间隙变窄
- 12对肋参与围成胸廓,肋与肋之间的间隙为肋间隙。隙内有肋间肌、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膜等结构。肋间隙的宽窄不一,上部肋间隙较宽,下部者较窄;肋间 隙前部较宽,后部较窄,但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 房内传导阻滞
- 房内传导阻滞指冲动在心房内结间束或房间束传导阻滞。可分为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三种: 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是由于冲动在心房内的异位激动,在除极过程中侵入窦房结,使之激动不能下传或延迟所致。 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指心房同时受到房内两个起搏点所激动而不互相抑制,窦性激动心房的一部分并能下传心室,余下的心房部分由一异位心房起搏点所激动,但不传入心室。
- 期外收缩
-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过早搏动”,是指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