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拇指掌指关节尺侧...
- 手部最常见的韧带损伤是拇指掌指关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常造成拇指对指力和精细指捏能力丧失。1961年Weller就确认这是滑雪运动中特别常见的一种损伤,Cantero、Reill和Karutz的资料分别有53%和57%系滑雪所致,因此,这种损伤又称为滑雪拇指。拇指掌指关节是单一的铰链式关节,平均屈伸活动为10º~60º关节旋转轴为偏心性,关节囊两侧各有2个强有力的侧副韧带加强,即固有侧副韧带和副侧副韧带,维持关节的被动稳定性。固有侧副韧带从第1掌骨小头的背外侧向远掌侧行走,止于近节指骨基部的外侧结节,宽4~8mm长12~14mm,相当厚,能承受30~40kg的外力。副侧副韧带从第1掌骨髁上固有侧副韧带的掌侧起,部分越过掌侧籽骨,至掌侧纤维软骨,于关节伸直位时紧张。
- 梅毒性关节炎
- 梅毒性关节炎(syphilitic srthritis)一般发病于20~40岁。有的患者在感染梅毒后,经过10年以上潜伏期后才出现关节症状。还有的潜伏性梅毒,在外伤、分娩、感染等诱因下,引起关节梅毒发病。先天性梅毒性关节炎发病于6~10岁为主,20岁以后发病罕见。
- 梅毒性骨软骨炎
- 梅毒的病原菌为梅毒螺旋体,其中60%的患者可有骨与关节损害。其属于性病的一种,新中国成立后此病已被消灭,但近年来又有死灰复燃之势。
-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
- 慢性单纯外伤性脊椎病性腰腿痛,除由急性外伤性腰背疼或脊柱骨折后遗者外,多由于异常体位连续弯腰或过度疲劳,腰骶或骶髂关节的韧带或骨质产生一种慢性累积性劳损,造成韧带慢性破裂、磨损或水肿,严重者关节突发生疲劳骨折以致引起慢性腰腿痛。这些病人多无明显的外伤史,仅由于长期体位不适或过劳,使腰背肌及韧带处于被牵拉状态所引起。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
- 慢性创伤性滑囊炎
- 滑囊又称滑液囊、滑膜囊或黏液囊,与腱鞘同是肌肉和肌腱的附属结构,为一结缔组织扁囊。滑囊多数独立存在,少数与关节腔相通。人体凡是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的部位,都有滑囊,多存在于人体坚韧结构的两个摩擦面之间,如骨突、肌肉、肌腱、韧带或皮肤等相互之间。滑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薄而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但并不形成包膜;内层为滑膜内皮细胞,起源于原始的间叶组织,有分泌滑液的功能。正常滑囊呈裂隙状,仅含少量滑液。滑囊有减少摩擦、减轻压力、促进运动灵活性的功能。
-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
-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主要累及脊柱尤其是颈椎,特征是大量而表浅的不规则椎体前和侧缘骨质增生,相互间融合形成椎体前广泛肥厚骨块,又称为强直性骨肥厚(ankylosing hyperostosis)或Forestier病。本病为动物包括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恐龙、史前爬行动物和现代的鲸类均可累及,但最常累及的动物是狗、马、猴、熊等哺乳动物。人类的古埃及木乃伊、古罗马人和古撒克逊人以及中世纪的古人类化石中均有发现罹患本病的证据。
-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 慢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体。此外,革兰阴性杆菌也占很大比例,Gentry于1990年在一篇题为“骨髓炎的抗生素治疗”中指出50%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其致病菌为革兰阳性杆菌。由骶部褥疮引起者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人工关节置换或其他异物存留引起的慢性骨髓炎者,其致病菌多为阴性凝固酶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近年来真菌引起者也屡有报道。
- 脉管炎
-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 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 毛细血管瘤
- 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它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形成,多见于皮肤表面,以枕、头面、四肢及背部为多见,亦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临床表现为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样肿物,大小不等,形状不同,高出皮肤表面,呈毛细血管扩张、迂回、曲折的形态,有时会伴有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可影响美观,有破裂出血的危险,故大多数患者需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激光、冷冻、药物治疗等,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女性毛细血管瘤患者较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4。
- 蔓状血管瘤
- 蔓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瘤,通常发生在皮下和肌肉组织中,也可能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甚至可超过一个肢体。外观上,蔓状血管瘤的血管呈蜿蜒状,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该肿瘤主要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除了发生在皮下和肌肉,还常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甚至可超过一个肢体。
- 毛细血管或静脉血...
- 毛细血管或静脉血栓形成(thrombosed capillary or vein)又称毛细血管动脉瘤。好发于面部,本病的重要性主要为临床上类似恶性黑色素瘤。
- 毛细淋巴管瘤
- 毛细淋巴管瘤(capillary lymphangioma)是由原始淋巴管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性质,是肿瘤和畸形之间交界性病变。
- 麻疹
-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疫情主要威胁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有发病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 马牙
- 马牙是指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马牙”一般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马牙语出《万病回春》。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发出胎即打喷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或吞而不吐……大约百日外不患此病。”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