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
-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acute suppurative myelitis)极为罕见,是由急性化脓性感染后引起急性脊髓炎症,本病常并发脊髓内脓肿。
-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
-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大多数来自直接 感染,如开放性颅骨骨折、开颅或颅骨钻孔术、颅骨牵引术后感染等,以及放射性治疗、皮肤移植失败等使颅骨裸露而遭受感染。颅骨骨髓炎可发生于颅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颅盖的额、顶骨最为多见。
- 投掷运动
- 投掷运动(舞动动作,ballism) 是丘脑底核或联系径路受损,导致肢体抛掷样不随意运动,多累及一侧躯体,故也称之为偏侧投掷运动(偏侧舞动动作,hemiballism)。表现为肢体不自主的强烈、挥动性舞蹈样运动。双侧投掷运动则累及两侧肢体,但临床上少见。
- 面瘫后遗症
- 面瘫后遗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一般是指面瘫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由于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区域,易发生缺血性病变,所以本病以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
- 加利福尼亚脑炎
- 加利福尼亚脑炎(california encephalitis)是由抗原性相关的加利福尼亚病毒群引起的,经蚊虫媒介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
- 利斯特菌脑膜炎
-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较多)、骨髓炎等。利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2)μm*0.5μm,通常成双排列,不产生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鞭毛染色可见鞭毛。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3~45℃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30~37%。在血琼脂平板上于35℃经18~24h,菌落为灰白色,直径1~2mm。能产生狭窄的溶血环。在营养琼脂干板上于35℃培养18~24h,可形成圆形、光滑、透明,大小为1~2mm的菌落,有溶血环。
- 小儿空鞍综合征
- 空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到蝶鞍内,使垂体受压变形及蝶鞍扩大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征又称空泡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tarcica syndrome)、Busch-Colby综合征、鞍隔缺损、蛛网膜囊肿、鞍内蛛网膜憩室、鞍内蛛网膜囊肿等。
- 副肿瘤性脊髓病
- 肿瘤的远隔效应可以出现脊髓的损害。脊髓损害由于其不同的临床类型,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坏死性脊髓病、脊髓炎以及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均可以是副肿瘤综合征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形式。
- 骶管囊肿
- 管囊肿属于硬脊膜囊肿,起源于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内脊膜囊肿”来总称这类疾病。骶管囊肿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没有确切的统计,自从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骶管囊肿的发现率愈来愈高,引起患者极大的顾虑。其实,了解骶管囊肿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式,可大大减少这种顾虑。骶管囊肿属脊膜囊肿的一种类型,大体分为Nabors IB型和Nabors II型两种。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患者多数无症状,25%的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患者有症状。骶管内有支配鞍区、大腿背侧、会阴区的感觉及运动神经,还有支配大小便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囊肿靠近头端会压迫坐骨神经。故骶管囊肿临床表现以慢性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不适为主。还可伴有大腿背侧疼痛、坐骨神经痛、甚至神经源性跛行。骶管囊肿常见,大多数无症状,对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先行观察。对于有症状者应在除外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骶管内肿瘤的前提下积极手术治疗。
- 筛窦炎
- 筛窦炎,是急性筛窦炎头痛较轻,头痛在两眉间。在患侧内眦角相当于筛骨纸板处在压痛,后组筛窦炎可有枕部头痛。炎症较重时,在内眦部及上眼睑皮肤可有红肿,结膜急性充血,此多见于儿童。鼻镜检查见中鼻甲红肿,中鼻道及嗅沟有脓性分泌物。慢性筛窦炎(chronicethmoiditis)常与慢性上颌窦炎合并存在,除有一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症状外,嗅觉减退更为明显。常有多发性鼻息肉存在,中鼻道和嗅沟处可有脓液存留。X线或者CT鼻窦摄片可见筛房混浊或房间隔消失。筛窦炎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生素和滴鼻药物治疗。
- 小儿利斯特菌病
- 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又译为李司忒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译为产单核细胞性利斯特菌病(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缺陷儿童。利斯特菌病是李斯单胞菌所致感染。利斯特菌有3个菌种,仅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可引起人类感染。
- 西方马型脑炎
- 西方马型脑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WEE)是由西方马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马共患的病毒性疾病。1930年Meger 从患脑炎的马群中分离到本病毒, 1937年又从1名死于脑炎患儿脑组织中分离出此病毒。因首先发现于美国西部,故称为西方马型脑炎。主要临床表现与东方马脑炎相似,但要比东方马脑炎轻,病死率亦低。
- 圣路易斯型脑炎
- 圣路易斯型脑炎(St Louis encephalitis)是由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小儿尼曼-皮克病
-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由神经鞘磷脂酶缺乏所引起的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临床以肝、脾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特点。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