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即注射給藥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內注射及靜脈注射。皮內注射可選擇前臂掌側下段或上臂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可選擇上臂三角肌下緣、兩側腹壁等部位;肌內注射主要選擇臀大肌;靜脈注射可選擇四肢、頭皮或股靜脈。
注射給藥法是將無菌藥液注入體內,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的方法。不同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也有區別,具體情況如下:
1.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法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品注射於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該注射方法主要用於進行藥物過敏試驗,以觀察有無過敏反應;也可用於預防接種,如卡介苗。還可作爲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驟。藥物過敏試驗常選用前臂掌側下段,因該處皮膚較薄,易於注射,且易辨認局部反應;預防接種常選用上臂三角肌下緣;局部麻醉則選擇麻醉處進行注射。
2.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法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劑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該方法通常是注入小劑量藥物,用於不宜口服給藥而需在一定時間內發生藥效時,如胰島素注射。同時也可用於預防接種和局部麻醉用藥。常選擇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緣、兩側腹壁、後背、大腿前側、外側等。
3.肌內注射
肌內注射法是將一定量藥液注入肌肉組織的方法。注射部位一般選擇肌肉豐厚且距大血管及神經較遠處。其中最常用的部位爲臀大肌,其次爲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上臂三角肌。該注射方法主要用於不宜或不能靜脈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發生療效時。
4.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法是自靜脈注入藥液的方法。常用的靜脈包括四肢淺靜脈、頭皮靜脈、股靜脈。此法多用於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內注射或需迅速發揮藥效時,也可用作某些診斷性檢查以及靜脈營養治療。
需注意,注射給藥時,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結、皮膚受損處進針。對需長期注射的病人,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