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鉴别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1.与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有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及意识障碍等,脑脊液中糖、氯化物正常,细胞数仅轻度增高,且脑脊液培养无结核菌生长。病程较短,预后多较好。

  2.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于夏秋季,重症多起病急剧凶险,早期即有脑炎症状,发热、头痛、嗜睡,3~4天后进入极期,出现高热、抽搐、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此时与结脑鉴别困难不大,而轻型病例易与早期结脑混淆,结脑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者又易误诊为脑炎,但乙脑有流行病史,脑脊液中蛋白只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或增高都有助于鉴别。

  3.与腮腺炎脑膜脑炎相鉴别

  多在冬春季流行,亦可散发,尤其当脑炎发生在腮腺炎之前或根本不出现腮腺炎时易与结脑混淆,可根据有腮腺炎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肺部无结核病变及起病较急,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含量不降低及蛋白增高不显著来鉴别。

  4.与脊髓灰质炎相鉴别

  脊髓灰质炎多发于夏秋季,起病较急,有典型的双峰热型,多无意识障碍,受累肢体腱反射消失,弛缓性麻痹发生较快,与结脑之肢体瘫痪发生较晚且为强直性麻痹不同。

  5.与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相鉴别

  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多见于夏秋季,起病较急,脑膜刺激征明显,可有皮疹及肌肉痛,病程较短。

  6.与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相鉴别

  多在冬春季节发生,常见有感冒症状,在发热及全身症状缓解后出现脑膜炎症状,其特点为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一般在7~10天可恢复,预后良好,脑脊液特点为淋巴细胞占绝大多数,可达95%以上。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7.与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

  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起病急,可有高热及剧烈头痛,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明显减低,氯化物改变不明显。在不规则使用抗生素后两病脑脊液不易鉴别,要特别重视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的结果。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 x 106/L(1000/mm3),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菌学检查。

  8.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相鉴别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通常起病较缓慢,以慢性进行性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多伴有颅神经障碍,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但多有长期应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病史。怀疑本病时可反复检查脑脊液,如墨汁染色查到隐球菌或真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9.与脑脓肿相鉴别

  可有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定位征等。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可正常或轻度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和糖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升高,与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不易区别,可进一步查头颅超声、CT或MRI等鉴别诊断。

  10.与脑肿瘤相鉴别

  发病慢,头痛呕吐剧烈、可有颅内压增高征及神经系统定位征,有些可有脑膜刺激征。但一般无发热,OT试验阴性,脑脊液除压力升高外,改变多不明显,头颅CT检查多能明确诊断。

  主要的鉴别要点如下:

  (1)脑肿瘤一般无发热,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

  (2)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

  (3)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

  (4)少见昏迷症状。

  误诊原因:小儿脑肿瘤70%左右位于幕下,尤多位于第4脑室及小脑,由于小脑幕下颅腔较小,易有颅压高现象。但在小婴儿由于颅缝易于裂开,使颅压高症状表现不明显,直到晚期颅压高明显时才出现症状,小儿脑肿瘤多位于中线上,常缺乏定位症状;小儿常见之脑血管膜瘤多可有脑膜刺激症状,婴幼儿常见之髓母细胞瘤可经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易发生脑征、脑神经障碍及脑脊液改变,甚似结脑。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精品推荐

相关省份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