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評估的流程主要包括瞭解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體格狀態評估分級等。
1.瞭解患者病史
麻醉前應充分了解病人的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手術及麻醉史、治療用藥史、過敏史及家族史等,並進行全身各系統回顧,對可能增加麻醉風險的因素仔細詢問,採取措施防止併發症。如青光眼病人慎用阿托品,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病人慎用哌替啶。對有麻醉史者,應詳細詢問既往麻醉用藥、方法及是否有併發症等。
2.體格檢查
麻醉前,患者需進行體格檢查,醫生應重點關注病人的生命體徵、一般情況、氣道、心肺功能、脊柱和神經系統等。體格檢查中,充分的氣道評估是保證麻醉中氣管插管和呼吸維持順利的關鍵步驟。對合並內科疾病病人,應進行有針對性的相關係統查體。若存在相關疾病,應在病情好轉及穩定之後再進行麻醉手術。
3.實驗室檢查
建議對擇期手術病人完成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指標、心電圖及胸片等常規檢查。對年齡較大,合併系統性疾病,實施複雜手術病人,應針對其具體情況,完善相關特殊檢查。如冠心病病人可行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評估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可行血氣分析、肺功能等,以充分評估手術及麻醉風險,預防併發症。
4.體格狀態評估分級
綜合分析麻醉前訪視所得信息,可對病人全身情況和麻醉耐受力做出較全面的評估。通常1~2級患者,其麻醉耐受力一般均良好;3級患者對接受麻醉存在一定危險,麻醉前需儘可能做好準備,積極預防可能發生的併發症;4~5級患者的麻醉危險性極大,術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麻醉前評估是保障手術病人的圍術期安全,增強其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力,避免或減少圍術期併發症的重要前提,麻醉醫生應認真做好麻醉前評估和準備工作,患者也需積極配合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