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检查
- 物理检测
- 一般检查
- 全血汞
- 人体内含汞约13mg。汞有两大类化合物,即无机汞及有机汞。经口摄入的汞量,主要来自食用大米和鲜鱼中含汞量,约为总摄入量的一半。无机汞被肠道吸收率约1%,而甲基汞吸收率高达90%。汞主要经尿、毛发排泄。一旦肾排出高浓度汞时,会使肾产生损害。汞对一系列酶产生特异性抑制,致使这些生物酶失去活性而产生中毒。汞的毒性主要发生在肾、脑、肝、肺、皮肤等器官。
- 全血还原黏度
- 全血黏度随红细胞的压积而变化,红细胞压积越高,全血的表现黏度越大。为了消除红细胞压积影响,便于比较不同血样的黏度,一些学者引入了全血还原黏度的概念。
- 全血锰
- 人体内含锰12~18mg。锰主要在肠道吸收,通过肝脏随胆汁排入粪便,少量可由肠道再吸收。经尿排泄的锰尚不到总排出量的10%。骨骼中锰积蓄量约占全身总量43%。由于锰参与多种酶的组成和激活作用,既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又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者的脂质代谢。锰还能促进铁吸收和利用,参与黏多糖合成(黏多糖是软骨及骨组织主要成分),并能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起到防癌的作用。
- 全血黏度
- 全血黏度指血液流动时,邻近两层平行流体层互相位移时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另外,血黏度还受血液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血浆渗透压等)、血管因素等影响。血黏度还与血流灌流量有关,因此全血黏度又有高切变和低切变两种黏度。高切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变形能力低,血液黏度便高;低切变黏度则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红细胞相互聚集,血液黏度升高。全血黏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全血铅
- 铅(plumbum,Pb),原子量207.19,银灰色软金属。比重11.35(20℃),熔点327.4℃,沸点1620℃。化合价2和4。不溶于水、稀盐酸和硫酸。可溶于硝酸、醋酸和碱液。加热到400~500℃时,即产生大量蒸气。铅蒸气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铅(Pb2O)。常见的无机铅化合物有一氧化铅(PbO,密陀僧)、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Pb2O3,樟丹)、四氧化三铅(Pb3O4,铅丹)、氯化铅、硫化铅(PbS,黑铅丹,黑锡丹)、硫酸铅、硝酸铅、醋酸铅及碱式碳酸铅[2Pb[O2·Pb(OH)2],铅白]等。日常生活中,从消化道(用含铅容器、食品、药物)和呼吸道如汽车废气吸收过量的铅>0.5mg/d,可引起铅中毒,对健康造成危害,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
- 全血容量
-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成人平均约5000ml。妊娠期血量可增加23%~25%。
- 全血乳酸测定
- 乳酸是糖无氧氧化(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不足。乳酸水平的增高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
- 全血砷
- 成人体内砷总量为15~20mg,主要分布在头发、指甲、骨骼、皮肤中。进入体内的砷先在血中转化,再分布至全身组织,体内砷主要从尿排出。砷中毒与砷对体内巯基有强大结合力有关,使大量含巯基酶类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内生化代谢,并使机体抗氧化能力明显减退。
- 全血糖化Hb
-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非经酶促结合而成的,其合成过程缓慢且相对不可逆,其合成速率与血糖尝试成正比。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率能反映测定前1~2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现已成为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时间的良好指标,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 全血铁
- 铁是必需元素,原子式亚铁原子为Fe2+,正铁原子Fe2+,原子量为55.84。正常成人体内铁总量为71.63~89.54mmol/L,其中2/3左右有生理活性,1/3为贮存铁。
- 全血硒
- 成人体内硒总量为14~21mg。从肠道吸收的硒进入血浆后,主要与血中球蛋白和脂蛋白结合运往全身组织。其主要贮存于肝、肾、脾、肺、心肌、血液中,其中约1/3的硒存在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其含量在体内未饱和前很少排出。进入体内过量的硒,可在肝脏转化为具有挥发性的二甲基硒从呼气中排出。硒主要排泄途径仍为尿液。硒在体内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心肌正常代谢;作为体内天然抗氧化剂和重金属的天然解毒剂;硒还与免疫有关。人体慢性硒缺乏也与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全血细胞计数
- 全血细胞计数是一项筛选性试验,它众多的疾病在诊断都需要用到这项检查。通过这项试验,医生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增多、减少、被破坏等情况,从而了解到炎症、过敏、血凝等众多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分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其分析以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
- 热放散试验
- 热放散试验是利用热效应从红细胞上去除抗体的方法,它可用于ABO亚型的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的鉴定,以及吸收后把抗体再放散下来进行鉴定或制备单特异性抗体。
- 热溶血试验
- 利用患者的红细胞在其自身的血清(含补体)中,于37℃下孵育后,由于葡萄糖分解产酸使血清酸化,从而导致有内在缺陷的红细胞溶解。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