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检查
- 物理检测
- 一般检查
- 血浆蛋白C活性测定
- 血浆蛋白C活性测定(pc)是对血浆中的血蛋白进行C活性的测定。
- 血浆蛋白S测定
- 血浆蛋白S测定是对血浆中的血浆总蛋白S(TPS)包括游离PS(FPS)和与补体C4结合的PS(C4bp-PS)。进行测定,以助于判断血液疾病。
- 血浆氟化物
- 正常成人体内含氟2.6g。从肠道吸收氟。大部分由尿粪排泄,10%~48%的氟贮存体内,主要集聚在骨骼。骨中氟大约到15岁时达到恒定数值。适量氟是形成坚硬牙齿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元索。儿童期缺氟易患龋齿。老人缺氟会影响钙和磷的利用,使骨质变脆。但氟摄入过多,也会产生氟斑牙、氟骨症及地方性氟病。
- 血浆肝素含量测定
- 血浆肝素含量测定是测定血液透析及抗凝治疗患者血浆中游离肝素,并动态检测抗凝治疗患者血浆中游离肝素与凝血因子的变化。血浆肝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保证肝素的疗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险性,且可以进行实验室监测。血浆肝素含量测定一般包括肝素辅转因子II活性测定和低分子肝素测定(LMWH)
-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
-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是对人体的血浆进行血浆激肽释放酶原的含量测定,用于血栓与止血筛查。激肽原酶由哺乳动物胰脏、颈下腺及尿提取精制而得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尿、血浆和腺组织,能促使无活性的激肽原释放出有活性的激肽。
- 血浆蝰蛇毒磷脂时间测定
- 血浆蝰蛇毒磷脂时间测定是在血浆中加入蝰蛇毒,用于检查凝血时间,诊断血浆内因子。
- 血浆内皮素测定
- 血浆内皮素测定是对血浆内的内皮素进行测定,在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 血浆黏度(PV)
- 血浆黏度约为全血黏度的1/8~1/4,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指标之一。通常血浆黏度主要依其高分子化合物的变化,诸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和糖类等浓度增加有关。血浆黏度增加导致血流不畅,甚至阻断,可反映淤血存在。
-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测定
-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测定是对人体内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进行活性测定,诊断是否缺失。凝血酶调节蛋白又称血栓调节蛋白,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也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凝血酶(thrombin)受体之一。
-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检测
-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检测是对人体内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进行检测是否存在,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又称血栓调节蛋白,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也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凝血酶(thrombin)受体之一。
- 血浆凝血酶检测
- 血浆凝血酶检测是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人体血浆中凝血酶的测定,它一般包括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检测(TMAg)、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检测(TMA)、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F1+2)。血浆凝血酶检测可以知道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微小凝血块和钙离子的存在。
-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
-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状态,用于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及对其作出及时治疗。
- 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测定
- 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测定是对血浆内的凝血因子Ⅱ,即凝血酶原进行测定,对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有诊断指导。
- 血浆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
- 血浆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是对人体内血浆凝血因子Ⅴ,即促凝血球蛋白原进行活性测定,是判断肝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
- 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是对人体内血浆凝血因子Ⅶ,即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进行活性测定,凝血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4~6h),血浆含量较低(0.5~2mg/L),故可作为肝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