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細菌性陰道炎可採用塗層鏡檢、胺法試驗、陰道分泌物PH值測定等方法。治療該疾病可遵醫囑用藥治療,常見藥物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
一、診斷
(1)塗層鏡檢
以分泌物作塗片可發現線索細胞(Cluecell)。提示細胞是附着在加特納細菌表面的上皮細胞。特徵爲上皮表面粗糙或有細小顆粒,像是撒了一層面粉。革蘭氏染色陰性的球狀桿菌。
(2)胺法試驗
在陰道分泌物中滴10滴氫氧化鉀溶液。可以聞到有"魚腥"樣氨釋放。那是因爲分泌物的胺量很高。發生鹼後可放出氨味來。
(3)陰道分泌物PH值測定
採用陰道分泌液進行PH值測定,陰道分泌物pH>4.5。
二、治療
治療選用抗厭氧菌藥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黴素。甲硝唑可抑制厭氧菌生長而不影響乳桿菌生長,是較理想的治療藥物。
此外,患者還可能有白帶異常的情況,白帶勻質、稀薄,有灰白色陰道分泌物,常黏附於陰道壁。若患者出現上述等異常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勿盲目用藥,以免引起嚴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