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血尿毒综合征
- 溶血尿毒综合征(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国内报道仅数十例,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症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曾在阿根延、北美、南美洲有过小流行。本病尚无特殊疗法,死亡率曾高达77%,近年来由于综合疗法特别是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病死率已下降至4.5%。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又称艾滋病,是AIDS的译音,全名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ey syndrome,意思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是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条件性致病感染和恶性肿瘤,且常伴有肾脏并发症,根据肾活检或尸体解剖结果发现为20%~30%。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
-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明显水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除具有妊高征表现外,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 g/24 h)、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 g/L)、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7.77 mmol/L)及高度水肿,后期出现贫血及肾功能障碍。
- 妊娠合并慢性肾小...
-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不同,病情迁延,病变发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虽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但大多数慢性肾炎一开始就是如此,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患有肾小球肾炎的妇女妊娠时肾脏的负担加重,影响肾脏功能,严重者常常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必须引起重视。病情轻者又常容易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混淆,缺少应有的重视而贻误病情。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率约占住院分娩的0.03%~0.10%。近年来随着内科治疗手段不断发展,高危妊娠监护手段的增多及质量的提高,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病例逐年增多,且妊娠成功率亦明显增加。
- 妊娠合并急性肾小...
- 临床上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症状的患者实际上包括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球疾患,其中很多是因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诱发的。本节讨论由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即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非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
- 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实质急性严重损伤,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不能排泄代谢产物,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综合征者,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代谢紊乱及尿毒症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妊娠合并ARF的发病率低,约为0.02%~0.05%,但妊娠期发生ARF易发展成双侧肾皮质坏死及慢性肾衰,是产科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妊娠期发生ARF的病人中约2/3由产科疾病引起。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少尿(尿量少于400ml/d),也可以呈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尿量超过1000ml/d)。然而不管尿量多少,在几天到几周内出现血尿素氮及肌酐进行性增高;在所有急性肾衰竭的病人中均可有尿液的化学成分和(或)显微镜检查异常。
- 妊娠合并多囊肾
- 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是遗传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双肾实质有广泛的囊肿形成,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肾小管与集合管间连接不良,分泌尿液排出受阻,肾小管形成阻塞性囊肿。目前研究认为多囊肾是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的遗传性疾病,据遗传学特点,分为成人型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婴儿型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两类。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研究认为SLE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变可累及多种器官和组织。因为生育可以使SLE疾病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20世纪50年代以前患了SLE等于患绝症,常常被认为不能结婚,即使结婚也不能生育。不过,随着对SLE诊治技术的提高,不仅使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而且其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了,SLE也不再是不治之症。现在,SLE患者不但可以结婚,而且还能生育。但是,由于SLE的发病和性激素密切相关,SLE患者受孕后,可使SLE疾病恶化,且易出现流产、胎死宫内、妊高征、胎儿生长迟缓(IUGR)等产科并发症,故SLE患者的生育问题仍然是一个困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禁区。
- 热性嗜中性白细胞...
- 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即斯维特(Sweet)综合征,又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或隆起性红斑,为少见风湿病,主要见于女性。其特征为:①皮肤突然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或斑块,主要分布于手臂、面部和颈部。②在组织学上,真皮显示有特征性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常有发热、全身消耗和周围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④皮损通常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常反复发作。
- 妊娠合并类风湿关...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简称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是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其特征是对称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最为常见,但全身其他关节亦可受累。除关节外,类风湿皮下结节、动脉炎、神经系统病变、角膜炎、心包炎、淋巴结肿大和脾大等关节外系统表现也很常见。
- 溶血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
- 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而其中血浆的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相对的多,因此血液被稀释,产生生理性贫血。只有当红细胞计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或血红蛋白在10克/100毫升以下,才诊断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可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以致摄入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因平素月经过多或寄生虫病、或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所致。轻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但重度贫血,会使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早产或死胎。孕妇因重度贫血会引起贫血性心脏病,贫血也使孕妇抵抗力降低,故在妊娠期、产时或产后易发生其它炎症。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贫血。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本病不影响生育,因此合并妊娠者不少见,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约占74%。
- 妊娠合并淋巴瘤
- 妊娠合并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危及到母亲、胎儿的生命安全,故令人十分担心。妊娠期合并淋巴瘤多见于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贫血、消瘦。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
-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简称(A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而造成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症。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导致造血组织功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是造血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较为少见,但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和感染对母儿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妊娠期应该大力防治的一种严重的血液病。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