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症狀主要是發熱、消化道症狀及多臟器功能損傷等。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一種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主要經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傳染源主要爲患者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也可能是家畜或野生動物,可通過蜱叮咬、直接接觸傳播。
本病潛伏期一般爲5天~15天,根據疾病進展可以分爲發熱期、極期和恢復期。發熱期的主要症狀爲發熱,體溫多在38℃左右,重者持續高熱,可超過40℃。部分病例熱程可超過10天,伴乏力、全身痠痛、頭痛及食慾缺乏,以及噁心、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極期可有發熱期的各種表現,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出現意識障礙、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當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症狀改善、各器官功能逐漸改善,表明到了恢復期。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主要採用對症支持治療。高熱者需物理降溫,如溫水酒精擦浴、冰帽,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退熱。本病爲自限性疾病,病程2周左右,大部分患者可通過積極治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