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的5個徵兆”這種說法不嚴謹。血小板減少可能會引起皮膚黏膜、鼻黏膜及牙齦、生殖道、泌尿系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如有上述表現,應及時就醫檢查並治療。
我國成人血小板正常值爲100*10^9/L~300*10^9/L。一般認爲血小板計數低於正常值但>50*10^9/L者爲輕度或中度減少;而<50*10^9/L者爲明顯或重度減少。血小板減少的表現和具體症狀如下:
1.皮膚黏膜出血
皮膚黏膜出血爲血小板減少者的典型表現,患者皮膚上可出現紅色或紫紅色斑點,下肢發生率高,輕微外傷即可以出現。
2.鼻黏膜及牙齦出血
血小板減少後機體凝血和止血能力降低,患者容易出現鼻黏膜出血、牙齦出血等症狀,部分患者表現爲輕微磕碰或刷牙時出血,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齒齦或鼻出血。
3.生殖道出血
女性患者容易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現象,流血過多後還可能會引起疲勞、頭暈、頭痛等貧血症狀。
4.泌尿系出血
通常表現爲血尿,出血量少者尿液外觀無異常,僅顯微鏡下可發現紅細胞,出血量多者尿液外觀呈洗肉水色或鮮紅色,部分患者血液凝固後堵塞尿道出現尿液在膀胱裏排不出來。
5.消化道出血
若出血部位爲消化道,出血量少者表現爲黑便,出血量多者表現便血、嘔血等,一般不是血小板減少者的首發表現,且需排除出血部位的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