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牛病毒指牛海綿狀腦病,常規消毒殺不死,須用高溫高壓強鹼才能殺死(如攝氏134度下加熱1小時,才能殺死表面瘋牛病毒),但經過此方式處理的牛肉食品或物品,已無法正常使用。
牛海綿狀腦病潛伏期爲4~5年,由於患病牛表現爲步態不穩、體重下降,可出現神經質,甚至狂亂,因此俗稱“瘋牛病”。在發生後沒有特異的治療性藥物,也沒有相應的疫苗可用。我國目前並沒有發現有牛海綿狀腦病的病牛,但隨時有可能從國外傳播進入,因此,需要加強對牛羣的監控,尤其是從國外進口品種的監控。
對本病防制所採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進口,要加強對進口牛及其肉製品以及精液等的檢疫。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從發病國家進口這些產品。嚴厲打擊各種動物及動物產品的走私。對反芻動物入境後加強管理,由於本病的潛伏期相對較長,需要有較長時間的隔離觀察期。對這些動物的飼料也要嚴加管理。
瘋牛病病毒特點:易感宿主廣泛,除了牛科動物外,家貓、虎、豹、獅等野生動物也易感,人也感染。傳染源爲患癢病的綿羊、牛海綿狀腦病種牛及帶毒牛。動物主要通過消化道食入污染的飼料而感染,目前還沒有垂直傳播的證據,朊病毒可在體液及排泄物、植物、水環境、土壤、粉塵和野生動物等長期存留並且傳播,感染動物。一般與動物的性別、品種及遺傳因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