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爛不一定是癌症的早期。患病後需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性治療。
胃糜爛是胃發生病變時,胃表層黏膜細胞受到損傷,表現爲黏膜炎症,可能和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有關。患病期間可能會出現上腹部持續不適、口苦口臭、嘔血、黑便等症狀。患有該疾病以後,並不一定代表是癌症的早期,若患病以後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胃黏膜增生,增加癌症的發病概率。
患有胃糜爛以後,如果病情持續加重,容易出現胃出血、胃穿孔等現象,甚至會引起癌變。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進行胃鏡檢查,能夠判斷是否存在胃癌等惡性疾病。患病期間可以遵醫囑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膠體果膠鉍膠囊等藥物治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
日常生活中需要隨時關注身體變化情況,身體出現異常表現及時就醫。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喫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大蒜、辣條等,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