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心血管內科>> 正文

心臟指數是什麼

發布於 21689次瀏覽

心臟指數是將每分鐘心臟泵出的血容量除以身體表面積計算出的數值。

心臟指數又叫心排血指數,是評估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狀態的重要參數。該指標通過每分鐘心臟泵出的血液量除以體表面積來進行計算。

決定心排血指數的兩個因素分別是心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和每搏指數(心臟每次搏動泵出的血容量),因此凡是能影響心率和每搏量的因素均可以影響心排血指數,如心律失常、心臟的器質性病變等。

心排血指數的正常值參考範圍爲3.0~3.5L/(min/m^2)。通常心排血指數小於2.2L/(min/m^2)時,則心力衰竭較明顯;心排血指數小於2.0L/(min/m^2)時,表示即將出現心源性休克,心排血指數小於1.5L/(min/m^2)時,則提示心源性休克一般比較嚴重。

在同一個體的不同年齡段或不同生理情況下,心排血指數也可發生變化。靜息心排血指數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運動、妊娠、情緒激動和進食時,心排血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若查出心排血指數異常,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疾病因素所致,應及時進行處理。

熱門文章

權威醫生